中国江苏网讯 10月25日清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卫生院中医科诊室外,患者已排起长队。孟庆国医生穿上白大褂坐下,接过一位年过八旬老人递来的病历本。“孟医生,还是你开的方子管用啊,这几天身上舒坦多了”,老人说。这样的对话,在他20年从医经历中反复出现。
从黑林镇中心卫生院到城头镇中心卫生院,从中医科主任到卫生院副院长,孟庆国的工作地点和职务有过变动,但他对医疗事业的初心,以及对山区百姓的牵挂始终未变。
逆向选择:从城市校园到山区医院
1983年,孟庆国出生,是土生土长的赣榆人。1999年至2002年,他在赣榆高级中学就读;2002年,转入赣马高级中学;2003年,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与中医药结缘。
2008年,孟庆国本科毕业,面临职业选择:留在城市医院,或是回到家乡基层。彼时,江苏省启动支援苏北计划,号召高校毕业生到苏北基层服务,孟庆国主动报名,他以“初心”为灯,以“本分”为尺,以“实干”为帆。
“我是一名赣榆人,知道山区缺医生,尤其是懂中医的医生”,孟庆国说。他的选择在当时显得“逆向”。2008年分配时,他主动要求到赣榆西北山区的黑林中心卫生院。那里地处偏远,是当地贫困山区,交通不便、医疗条件落后,不少同期分配的毕业生不愿前往。孟庆国带着行李,来到了黑林卫生院。
初到黑林中心卫生院,中医科仅有1间诊室、2张诊床,药品也不齐全。他从整理诊室、补充常用中药开始,逐步搭建科室框架。他认为,只有地基牢固,才能建设高楼。每天,他提前到岗,延时下班。遇到患者咨询,即便到了下班时间,也会留下来为患者答疑。“要当医生,就要当个像白求恩一样的好医生”,这是他常说的话,也是他以“本分”为尺的工作准则。他坚信,只要以“不忘初心”为指引,就能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在黑林卫生院,他一待就是18年。
诊室之外:把患者当家人的20个春秋
黑林镇下属村庄分散,不少老人行动不便。孟庆国的手机号成了“24小时热线”,只要患者有需求,无论是否在工作时间,或是已至深夜,他都会尽责处理。他认为,只有把简单的事做细致,平凡的事做扎实,以“事事对标,处处较真”的态度,工作才能经得住“本分尺”的衡量。
黑林大树村的五保户熊传恒,常年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冠心病、脑梗塞等疾病困扰,身边无儿无女。2018年冬天的一个深夜,熊传恒病情发作,呼吸困难,他颤抖着拨通孟庆国的电话。孟庆国接到电话后,立即开车赶到熊传恒家,将老人扶上车送往卫生院,随后为老人吸氧、用药、监测体征。老人病情稳定时,已是凌晨3点,孟庆国才离开医院。此后,每次病情发作,熊传恒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孟庆国。2023年春节前夕,熊传恒在卫生院治疗期间病情反复,未能稳定。孟庆国担心当地医疗条件有限,自己打车送老人到赣榆区中医院,帮忙办理住院手续,陪同完成各类检查,交代好注意事项后才返回黑林。“是孟医生给了我一个高质量的晚年”,这是熊传恒提起孟庆国时常说的话。
黑林山前村的汪家怡和许祥英夫妻俩,是孟庆国的老患者。许祥英瘫痪在床多年,还患有糖尿病、脑梗塞、帕金森等疾病,需常年服药。
2021年冬季深夜,许祥英出现小便异常、腹痛症状,汪家怡拨通孟庆国电话。当时,孟庆国刚结束夜班回到家,接电话后前往医院取导尿包,驾车半小时抵达汪家怡家,为许祥英完成导尿处理。待老人症状缓解稳定后,他交代相关护理注意事项,回到家时已过凌晨1点。
黑林闫康邑村的闫振治、闫振勋兄弟,常年卧床,闫振治还患有糖尿病和帕金森,子女均在外务工。每次兄弟俩需要住院,孟庆国都会开车去接;住院期间无人陪护,他就帮忙照料;治疗时,结合中医针灸、中药调理和康复训练,逐步缓解两人的痛苦。“孟医生不光治病,还管我们的吃喝,比亲人都亲”,闫振治的子女每次打电话感谢,孟庆国总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在黑林中心卫生院的18年里,孟庆国的车走遍了镇上的每个村庄。他的诊桌上,始终放着一个笔记本,记录着辖区内患者的名字、病情及用药情况。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他会每隔一段时间打电话回访。“山区老人多,记性不好,我多问一句,他们就能少跑一趟路”,孟庆国说。
学科建设:让中医在基层落地扎根
在黑林中心卫生院工作期间,孟庆国除日常诊疗外,还承担中医科建设任务。他认为,基层医院要发展,学科建设是关键,尤其是中医药学科,需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他从规范诊疗流程入手,制定中医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规范,完善中药房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针对山区老人多、关节病及慢性病高发的特点,他推动科室开展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还创建了特色针灸科,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为提升科室人员业务水平,孟庆国经常组织业务学习,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来院授课,同时鼓励同事参加培训和进修。在他的推动下,黑林中心卫生院中医科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就诊患者数量增加,服务范围覆盖黑林镇及周边乡镇。“风帆不鼓,船难行;双手不拼,梦难成”,孟庆国认同这句话,他坚信只要扬起“实干”的风帆,就能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2024年7月,孟庆国接到调令,前往城头中心卫生院工作,担任副院长一职。到任后,他仍聚焦中医药事业发展:一方面规范诊疗行为,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中医药人才,充实科室力量。同时,他主管医院消防安全等工作,制定防范应急预案,开展实战演练,规范日常巡查,防范安全隐患。
“不管在哪个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为患者服务,都是应该的”,孟庆国说。在城头中心卫生院,他依然保持提前到岗的习惯,每天上班前会到各个科室,向在岗人员了解前一日科室工作情况,以及患者需求和身体恢复情况。遇到患者咨询,他仍耐心解答,患者普遍认为他平易近人。
荣誉背后:20载坚守的“初心”
20年来,孟庆国先后获得“赣榆区第一届医师节优秀医师”“黑林镇优秀中国共产党员”“黑林镇学习强国标兵”“连云港市基层优秀名中医”等称号。他还是连云港市第一批基层优秀人才、连云港市康复医学会理事。
“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党员,为患者解除痛苦,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追求”,孟庆国说。从2008年到2025年,从黑林到城头,他的足迹遍布赣榆西片山区,他的名字被越来越多患者记住。
如今,孟庆国仍在基层医疗岗位上忙碌,日常接诊、查房、处理科室工作。偶尔接到黑林镇患者的电话,他依旧细心解答,有时还会推荐合适的医院供患者就诊。“虽然不在黑林了,但那些患者就像家人一样,放心不下”,他说。
20余载从医路,孟庆国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在赣榆山区的土地上,他如同一棵大树深深扎根,以专业能力和不变的初心,为当地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童金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