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25日连云港讯 近年来,海州区卫健委始终坚持将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提升基层卫生能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夯实基础、人才支撑和服务创新,构建起覆盖全域、惠及全民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州模式”。
家住孔望尚府的王春娥奶奶,最近终于摆脱了腰椎腿疼的困扰。“以前腿疼得厉害,去大医院看病要提前挂号、排队等候,来回坐车奔波一趟,到家累得半天缓不过来。”王奶奶说,如今出了小区门,步行几分钟就能到孔望山社区医院中医馆,医师根据她的情况制定了针灸加推拿的调理方案,坚持了三周多,腰腿疼痛明显减轻,现在日常走路、去菜市场买菜都利索多了,“不用跑远路,花不了多长时间,病就见好了,这社区中医馆真是我们老年人的‘健康靠山’!”

这背后,是海州区对基层中医药服务基础的持续夯实。该区卫健委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孔望山社区医院中医馆不断优化服务能力,板浦卫生院、花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五级中医馆标准进行建设,新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路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基层四级中医馆经过改造提升也已投入使用。目前,全区等级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像王春娥奶奶这样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中医药服务的居民,在海州各个社区随处可见。

海州区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采取“请上来、送下去”相结合的方式,2025年已累计培训中医药适宜技术152人,基层医疗机构参培率达到100%。正是有了专业人才的支撑,基层中医馆才能精准开展针灸、推拿等特色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和大医院同质的诊疗体验。
在服务创新方面,海州区在全面推广三伏贴、三伏灸、针刺、艾灸等传统适宜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出“伏前预热贴”“伏后加强贴”延伸服务周期,开发“消暑养生套餐”“中医妇科套餐”“脾胃调理贴”“生长贴”等个性化套餐,探索中药熏洗+三伏贴“双联疗法”、贴敷+灸疗+内服“三联疗法”等特色服务。
在拓展服务内涵方面,海州区创新推出“中医夜市”进商圈活动,每周六晚固定开展,形成“体验—咨询—复诊”服务闭环。7月的一个周六晚,海州万达广场商圈的“中医夜市”刚开市,58岁的张阿姨就带着体检报告赶来——她受长期失眠困扰,此前听说夜市有中医坐诊特意前来。来自路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医师李大夫通过望闻问切,为她制定了“针灸+安神中药茶方”的调理方案,还现场为她贴了免费的“助眠贴”,并赠送了一张“中医药服务免费体验卡”,方便她后续到社区中医馆复诊。“不用跑医院排队,晚上逛着街就能看中医,还能拿到免费体验券,太贴心了!”张阿姨连声道谢,后续经过3次复诊调理,她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还特意带老伴来夜市咨询高血压的中医调理方法。
除此之外,海州区深入开展“五进”宣传活动,2025年已开展204场,发放“中医药服务免费体验卡”6630张,带动居民主动体验服务。全区正在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中医药深度融合,明确要求100%的家庭医生团队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并遴选一批家庭医生工作室作为“中医医疗延伸点”,推动适宜技术进小区、进家庭。同时借鉴“双联行动”模式,探索“中医+文旅”融合路径,结合传统节日、庙会、商业广场开展“中医文化夜市”,推动中医药从“治病”走向“生活”。
截至2025年8月,全区等级中医馆覆盖率已达100%,为52157名65岁以上老年人和15615名6-36个月儿童开展了中医药健康管理,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300场,覆盖群众超1.6万人次,三伏贴服务预计突破1万人次,居民满意度持续提升。海州区中医药服务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体系化推进,从规划、培训、建设到监管实行全链条闭环管理;精准化服务,贴近群众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多元化中医服务;创新融合,打破传统医疗场景限制,走进夜市、商圈、社区、家庭;文化引领,让中医药成为生活方式,而不仅是治疗手段。未来,海州区将继续推动中医药从“有病治病”向“无病防病”转变,真正让中医药成为守护海州人民健康的“绿色引擎”。(武雪 刘静 王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