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10日连云港讯 炎热的午后,彭渡村网格员小金驻足河岸,详细记录防溺水巡查的每一处细节;在村口商铺里,赵跳村网格员史大姐正仔细查看食品生产信息;暮色渐浓的村道上,张庄村网格员小徐轻轻叩响独居老人的家门,询问生活所需……这些日常瞬间,正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下车镇网格服务的生动缩影,勾勒出基层治理中网格守护民生的温暖图景。
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下车镇将网格化管理作为破解基层难题、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全镇网格员化身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以脚步丈量民情,用服务温暖民心,凭借“微力量”的持续汇聚,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悄然铺展。
架构优化“精划分”,打造治理“微生态”
为破解网格治理“网眼偏大、参数较多”难题,下车镇按照产业规划、村庄布局、人口分布等多元要素,对原有网格进行科学调整:拆分服务半径过大、覆盖户数过多的网格,合并规模过小、资源分散的网格,将32个行政村精准划分为96个网格,同步配齐配强96名网格员,实现“户在格中、事在网中、服务在身边”的精细化覆盖。在此基础上,下车镇构建了“镇党委—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村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员”四级联动体系,依托智慧治理综合指挥平台,融合党建、信访、司法、公安等驻点部门资源,形成“源头发现—分流交办—协调处置—检查督促—结果反馈”闭环机制,打造协同高效的基层治理“微生态”。
安全巡查“走在前”,守好群众“平安线”
聚焦群众安全需求,下车镇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按照“六个一”标准配备网格工作物资,网格员队伍协同综合执法服务队、业务工作组对照职责分工,有序下沉至各个网格,深入商铺馆所、工业企业、“九小场所”等重点区域开展隐患排查,构建“自查、巡查、督查”三位一体工作闭环。在刚刚结束的夏季防溺水“双月”攻坚行动中,通过网格巡查,发现并成功劝离危险水域逗留人员80余人次,其中未成年人29人次,将安全隐患消除在了萌芽状态。此外,网格员定期走访辖区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水电费代缴、生活用品代购等便民服务,于细微处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以网格“微力量”守好群众“平安线”。
矛盾化解“向前移”,绘就社会“同心圆”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这是下车镇网格治理的鲜明目标。该镇坚持把矛盾化解挺在前面,构建“网格员排查+中心协调+部门联动”的矛盾处置体系,推动矛盾化解从“事后应对”向“源头预防”转变。以网格为基础单元,网格员通过日常走访、民情恳谈等方式,聚焦邻里纠纷、土地争议、债务债权等矛盾多发领域,建立动态更新的矛盾排查档案;对排查中发现的轻微矛盾,网格员现场化身“门诊专家”,用乡音讲法理、用乡情解心结,今年以来已现场化解小纠纷230余起;针对复杂矛盾,迅速启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动“银发调解队”“两代表一委员”和其他行业性调解力量开展联合调处,开具“会诊方案”,今年已化解较大矛盾纠纷25件。如今,在下车镇,越来越多的群众遇到问题先找网格员,邻里间的小摩擦能在网格内就地化解,“多调融合、群防共治”的治理格局正逐步成型。
从架构优化的“精细划分”,到安全巡查的“主动靠前”,再到矛盾化解的“源头治理”,灌云县下车镇以网格化管理为笔,在基层大地绘就了一幅“民有所呼、网有所应”的民生画卷。未来,下车镇将持续深化网格化管理创新,以更精细化服务、更扎实的举措,让网格“微力量”不断释放治理“大效能”,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更多活力。
(王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