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的日子》:让吕剧传统在鲜花产业故事里焕发生机
2025-08-31 11:16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刘杰  
1

在戏曲现代戏创作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既保持剧种特色又彰显时代精神,成为摆在创作者面前的重要命题。由东海县吕剧团创排的现代戏《花样的日子》,历经一年精心打磨提升,以其对吕剧传统的坚守与创新,为这一命题提供了精彩答案。该剧不仅在题材选择、风格确立、语言运用等方面深挖吕剧艺术特色,更通过系统性修改完善,使作品的艺术品质得到显著提升,成为新时代吕剧现代戏创作的典范之作。

守正创新:吕剧传统的当代诠释

吕剧艺术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农村生活紧密相连。从《王小赶脚》到《李二嫂改嫁》,传统吕剧始终以表现农村人事、描摹农民情感见长。《花样的日子》延续了这一传统,将镜头对准苏北乡村的振兴实践,讲述大学生村官郝元宝带领村民发展鲜花产业的故事。在专家建议指导下,创作团队对剧本进行了系统性修改,使这一农村题材作品既保持泥土芬芳,又焕发时代光彩。

最显著的提升在于人物塑造的立体化。原剧中略显单薄的村主任形象,在修改版中被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他不再是简单“使绊子”的反派,而是转变为因发展理念差异而产生碰撞的务实者,展现了他守护村民利益的初心;最终的转变,则完成了基层干部在实践中的成长。这一调整既保留了戏剧冲突,又使人物更具现实深度,体现了创作者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深刻理解。

针对专家指出的“瞎奶奶自杀戏份过于沉重”的问题,创作团队进行了巧妙处理。在保留情感张力的前提下,大幅压缩悬梁场景的时长,转而强化后续的温情转折,让这段情节既触动人心,又不失轻喜剧的整体基调。同时,通过增加李奶奶与郝书记的温馨互动,使人物关系更加饱满动人。这种张弛有度的情感处理,展现了创作者对吕剧悲喜交融传统的精准把握。

剧种本色的当代表达

作为吕剧现代戏,《花样的日子》在艺术呈现上始终坚守剧种特色。吕剧特有的轻喜剧风格在该剧中得到充分展现,几乎所有人物都带有喜剧色彩。正面人物郝元宝言谈中常带幽默,村会计小算盘精于算计却屡屡出糗,困难户李狗娃鲁莽中透着可爱。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延续了吕剧“丑角不丑”的表演传统,使全剧洋溢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气息。

在语言运用上,该剧大量采用东海北部的谚语、歇后语,如“二愣子相亲——傻等”“屎壳郎闻屁——扑空”等,既体现了苏北农民的智慧,也使作品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花朵角色的艺术处理。原版中较为薄弱的唱腔改为以说为主的表现形式后,角色个性更加鲜明突出。她伶牙俐齿的台词与灵活多变的表情动作相得益彰,成为剧中一抹亮色。这种根据演员特点进行的个性化调整,既尊重了吕剧以唱念为主的传统,又展现了创作团队的务实态度。

吕剧音乐特色在该剧中得到创造性传承。【四平】【二板】等传统板式与现代音乐元素巧妙融合,既保持了吕剧韵味,又富有时代气息。新增的“鲜花订单到咱村”合唱段落,将吕剧唱腔与欢快的劳动节奏完美结合,生动展现了电商时代农民的新生活。这种音乐处理,既是对吕剧传统的坚守,又是对当代审美的回应。

排场设置的匠心独运

《花样的日子》在排场设置上既借鉴传统又勇于创新。全剧结构经过精心调整,时长压缩使叙事更加紧凑有力。原版中略显冗长的情节的删减改编,在保持叙事完整性的同时大大提升了观赏性。这种处理既体现了对传统吕剧“以唱叙事”特点的继承,又符合现代观众的观赏习惯。

剧中多处排场设计可见传统吕剧的影子。村民等待新书记到任的戏份,采用重复叙事的方式,让人想起《姊妹易嫁》中急切盼望女婿的场景;花园相会一场三人对戏的场面,既有《借年》的影子,又似《小姑贤》的韵味。这些对传统排场的化用,使作品在创新中不失吕剧本色。

舞台美术设计同样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写意性的花海意象贯穿全剧,从暴雨中的凋零到丰收时的绽放,通过光影变化巧妙呼应剧情发展。这种虚实相生的舞美处理,既传承了中国戏曲写意美学,又融入了现代舞台技术,为传统吕剧注入了新的视觉魅力。

县级院团的艺术追求

作为县级院团的作品,《花样的日子》所达到的艺术高度令人赞叹。东海县吕剧团在人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坚持走精品创作路线,虚心听取专家意见,对作品反复打磨。这种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该剧成功的关键。

剧中郝元宝的台词“事再难,做就不难”,恰是剧团创作精神的写照。从首演到打磨提升,创作团队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他们深入农村采风,与农民同吃同住,确保作品的生活质感;他们钻研吕剧传统,向老艺人请教,保证作品的剧种纯度;他们大胆创新,尝试将电商、直播等现代元素融入传统形式,赋予作品时代气息。这种扎根生活、尊重传统、面向未来的创作态度,值得所有戏曲院团学习。

历经精心打磨的《花样的日子》,艺术完成度显著提升。它既保持了首演时的乡土气息与轻喜剧风格,又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节奏把控等方面更加精致考究。当舞台上再现那片绚丽花海时,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村庄的美丽蜕变,更是一部作品在反复锤炼中绽放的艺术光华,一个剧种在新时代焕发的勃勃生机。

在戏曲现代戏创作中,《花样的日子》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只有深入把握剧种特色,扎根人民生活,才能在守正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该剧对吕剧传统的坚守与创新,不仅为地方戏曲现代戏创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更为乡村振兴主题的艺术表达开辟了新路径。这样的探索与实践,正是戏曲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 刘杰(作者系国家二级导演)


标签:
责编:夏禹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