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27日连云港讯 近年来,形式主义问题成为基层治理的“绊脚石”,如何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发治理活力?东海县牛山街道以“加减乘除”四步工作法为抓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今年来,该街道通过思想引领、流程精简、模式创新和考核优化,推动基层减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县基层治理的典范。
思想引领做“加法”:凝聚减负共识
牛山街道将整治形式主义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街道党工委组织专题研讨3次,覆盖干部120余人,将减负成效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班子成员带头开展“我为基层解难题”行动,推动减负成果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减负不是减责,而是为了增效。”街道党工委书记表示,这一理念已成为全体干部的共识。
文山会海做“减法”:轻装上阵服务群众
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文山会海”问题,街道严格落实文件“瘦身”计划,建立发文审批双审机制,非必要文件一律不发。一季度,党工委发文同比减少20%,办事处发文减少13%,配套文件制定率下降45%。同时,创新推行“1+X”会议模式,合并业务相近会议,全年综合性会议减少38%,会议时长压缩至40分钟以内,让干部有更多时间扎根一线服务群众。
创新治理做“乘法”:数字赋能提效能
街道积极探索数字化治理,整合民生服务事项,实现群众诉求“指尖办”。通过“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7件。此外,电子台账管理系统的应用整合了8类基础数据,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共享”,基层报表填报量大幅减少,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考核评比做“除法”:破除形式主义束缚
为根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街道清理冗余工作群23个,非工作时段信息发布量下降45%。考核评比中,取消不必要的“责任状”,合并重复指标7项,并为村社材料上报提供模板,避免反复修改。“现在不用疲于应付检查,有更多时间走村入户了。”一位社区干部感慨道。
下一步:推动减负与治理深度融合
牛山街道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基层减负重点工作清单,健全干部考核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推动减负工作全链条贯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只有捋顺‘千条线’,才能用好‘一根针’。”未来,街道将继续以“加减乘除”工作法为抓手,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探索更多可行路径。
牛山街道的实践表明,为基层减负不仅是减轻负担,更是释放治理效能的关键。其经验为各地破解形式主义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