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赣逐浪” 绘三色画卷,“数智兴乡” 促乡村振兴
2025-08-22 17:41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丁千城 张庆旭  
1

中国江苏网8月23日连云港讯 近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青赣逐浪,数智兴乡”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江苏省赣榆区,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所依赖的自然资源禀赋进行深入调研,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赣榆区位于黄海之滨,苏鲁交界,自古就是战略要地,也是一片红色热土。实践团深入赣榆东部沿海、西部山岭不同地区,调查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红色村庄: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团队的第一站是黑林镇大树村,该村2021年成为连云港市首个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走进大树村,“全国红色村”的牌匾格外醒目,村庄内红色元素满满,红色文化主题的墙绘随处可见,路灯杆上、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鲜艳的五星红旗。

黑林镇工作人员介绍,抗战时期,赣榆所在的滨海区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和后方基地,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救亡图存,为赣榆区留下了 50 多处红色遗址。大树村更是有名的红色堡垒村,如今依托丰富的山地、丘陵资源以及河流资源,确立了重点发展以生态休闲和红色旅游为主的主导产业。

大树村依托抗日子弟小学、研学基地等重点红色资源,主动融入全区“一山一岛一馆一村”红色研学路线,同时结合大树蓝莓庄园、西瓜种植园、红桃采摘园等旅游资源,走出了一条 “红色大树 绿色发展” 的乡村振兴之路。实践团成员还在大树村小学为学生们讲授了 “铭记历史,牢记使命” 的红色教育主题课,传承红色基因。

绿色村庄:践行 “两山” 理念,厚植生态底蕴

黑林镇位于赣榆西北部,是鲁东南低山丘陵与苏北黄淮海平原交接地带,属于丘陵山区,境内最高峰大吴山海拔364.4米,生态优越,蕴含着一大批山清水秀的绿美村庄。

位于大吴山脚下的小芦山村,是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这里山、水、田、林一体,民居保留本地传统的清水脊、青砖、红瓦的建筑特点,与留存完整的50年代水利设施相得益彰。近年来,小芦山村以村庄环境整治为契机,加大村庄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打造了村民服务中心、水利馆等工程,每到节假日,这里就成为周边市民流连忘返于青山绿水的首选地。

此外,实践团还来到蓝莓小镇富林村,对蓝莓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富林村依托北纬35度优质的自然条件,与沃田集团协力发展蓝莓产业,如今已拥有3000亩蓝莓生产基地,并积极推动蓝莓生产向数字智能化蜕变。小蓝莓不仅扮靓了绿水青山,也成为助农增收、振兴乡村的 “金果果”,绘就出 “优品繁育 + 科技种植 + 延长产业 + 线上线下” 的一站式农业发展蓝图。

实践团队员参观蓝莓种植园
实践团队员参观蓝莓馆

蓝色村庄:彰显海滨特色,留住海韵乡愁

在赣榆东部沿海地区,一批村庄在沿海大开发的浪潮中率先崛起。实践团走进海头镇海前村,只见白墙红瓦的农家院落,房前屋后绿树掩映,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海前村原本是靠海吃海的传统渔业村,近年来,当地打造电商孵化中心,引导全村3000余人从事电商产业,推动形成直播经济新业态。走进海前村电商孵化中心,一个个精心布置的直播间里,主播们激情地介绍着各类海产品,讲解海鲜的烹饪、食用方法,线上线下互动热烈。

海前村紧抓电商行业发展机遇,围绕海洋渔业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启动了海头电商产业园项目建设,新建200吨冷库一座,增设了服务区、跨境海鲜展示区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商产业链,让海产品进园后就能一条龙走向全国。如今的海前村,已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渔村,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生活一点不比城市差。

实践团队员调研海前村电商孵化中心

10天的调研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们冒着酷暑,扎实投入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调查研究,他们对赣榆的乡村有了新的认识,认为赣榆依山傍海的资源禀赋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所在。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赣榆区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整合要素资源,联动协同发展,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乡村产业发展三色图。

后续,实践团将围绕数字兴乡,为乡村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制作二维码,通过“一码加”为乡村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扩大宣传渠道,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丁千城 张庆旭)

标签:
责编:夏禹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