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不知道找谁” 到 “事事有回应”:浦南镇 “协商共治”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2025-08-15 17:45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郭丹蓓 徐欢  
1

中国江苏网讯 “以前小区没物管,遇到问题不知道找谁,现在社区带着大家商量解决,事情处理得又快又好,我们生活得更舒心!”日前,连云港市海州区浦南镇康宁社区居民王奶奶感慨道。

居民的由衷称赞,正是浦南镇创新运用“党建引领 协商共治”工作法,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生动写照。该工作法强调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注重将利益相关方广泛纳入社区事务协商议事范畴,最大程度凝聚治理共识,构建起“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

位于浦南镇政府所在地的康宁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型社区,面临城乡人口混居、居民需求多样、各种矛盾交织等治理难题。自推行“党建引领 协商共治”工作法后,康宁社区不仅妥善解决了无物管小区下水道堵塞、墙面雨水管脱落等民生“小事”,还成功化解了土地流转、拆房搬迁、违法占地等治理“顽疾”,让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凝聚力和归属感显著提升,奏响基层治理和谐新乐章。

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是“党建引领 协商共治”工作法的核心内容。康宁社区每个网格都建有党支部,能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基层治理筑牢组织根基。社区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组织党员逐户走访,倾听群众呼声,搜集社情民意,既密切了党群感情联结,又为矛盾化解、问题解决积累了“一手资料”。“我们熟知网格内的每一户居民、每一个角落,当矛盾出现就能立刻站出来,争取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居民也非常信任我们,愿意听取我们的建议。”康宁社区网格党支部成员张静说道。此外,社区还会定期开展居民调查,了解居民对网格党支部成员的熟悉程度和满意程度,为基层治理工作锚定整改和优化方向。

“民事民做主”是“党建引领 协商共治”工作法的关键所在。“涉及群众利益,必须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从‘为民做主’转变为‘让民做主’,才能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康宁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书战介绍道:“面对面才能心贴心,零距离才有凝聚力。我们坚持和居民当面谈问题,在协商议事中加上利益相关方、减去无关方,使问题处置更加简单高效。”康宁社区服务大厅实行全员全天坐班制,书记带头值守。居民既可以电话联系网格员反馈问题,也可以直接前往服务大厅现场沟通。社区建立起“网格发现—分级响应—协商处置”的问题快速响应机制,小问题在网格内即时解决,复杂问题由书记牵头协调处理,让居民诉求“件件有落实”。

讲究时效实效、坚持公正公开,是“党建引领 协商共治”工作法的重要保障。每项协商决议形成后,康宁社区总是第一时间推动落实,让居民看得见、摸得着治理成果。社区曾仅用一天时间,就妥善解决无物管小区雨水管脱落问题。在事务处理全过程,社区始终坚持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例如,在拆除补偿工作中,从补偿方案制定到各户面积统计、补偿金额核算,全部向居民公示,以“阳光操作”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如今,“党建引领 协商共治”工作法成效显著,大幅提高社区“矛盾自化率”,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目标。“谁受益谁出资”“居民事居民议,大家事大家办”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踊跃投身社区事务,携手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郭丹蓓 徐欢)

标签:
责编:夏禹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