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吕剧遇上教育:《花样的日子》里的育人智慧
2025-08-15 10:48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黄杰  
1

作为一名从教二十余年的中学语文教师,我带着审视的目光走进剧场,观看这部经过专家精心打磨后的现代吕剧《花样的日子》。出乎意料的是,这部讲述乡村振兴的戏曲作品,不仅让我看到了农村发展的生动图景,更让我从中发现了许多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育人智慧。舞台上的每一个角色,都像是我们教育现场的真实写照;剧情中的每一次冲突与和解,都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

微信图片_20250722101411

一、教育现场的真实投射:从问题学生成长典型

当剧中大学生村官郝元宝初到村庄遭遇冷眼和排斥时,我立即联想到了新学期接手问题班级的情景。李狗娃这个角色特别引起了我的共鸣——他就像班上那些用叛逆掩饰自卑的学生,用放狗咬人的极端行为来表达对新事物的排斥。专家修改建议删减了其过于刁钻的表现,增加了人物背景的交代,使其转变更加合理。这让我想到教育过程中,对待问题学生不能简单贴标签,而要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

村主任李保全的角色调整也颇具启示。从最初的处处作对到后来的主动配合,这个转变过程展现了教育中尊重差异的重要性。正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齐头并进,而要允许他们有各自的理解和接受过程。剧中新增的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唱段,犹如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独特观点,教师需要珍视这样的个性表达。

微信图片_20250722101439

最打动我的是李奶奶这个角色的修改。原剧中沉重的自杀情节被调整为温情的光明重现,这种用希望代替绝望的处理方式,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秉持的理念。当看到李奶奶重见光明后欣慰的笑容,我不禁想起曾经教过的一个视力障碍学生,在大家的帮助下重拾信心的感人场景。

二、教学相长的生动诠释:郝元宝的教师角色

郝元宝在剧中的角色定位,恰如一位深入教育一线的青年教师。他带着知识和热情来到农村,却遭遇了现实的当头一棒。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每个新教师都深有体会。剧中经过专家打磨后,更加突出了郝元宝在实践中成长的过程,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极具启发意义。

他劝说村民的方式尤其值得借鉴。不是高高在上地说教,而是蹲在地头和大家一起算经济账;不是强行推行自己的方案,而是用事实和耐心赢得信任。这让我想起教育名言:好的老师不是填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剧中郝元宝组织村民学习电商技术的场景,活脱脱就是课堂教学的精彩再现——有理论讲解,有实操演练,更有互帮互助。

微信图片_20250722101514

三、课程思政的舞台呈现:价值观教育的艺术表达

作为语文教师,我特别关注剧中价值观教育的艺术表达方式。这部剧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融入剧情发展,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我们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剧中鲜花产业的设定颇具深意。从种粮食到种鲜花的转变,象征着从物质需求到精神追求的升华。这让我联想到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字词句篇的理解上升到审美情趣的培养。专家修改后增加的电商元素,更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启发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微信图片_20250722101558

最精彩的是剧中三个男性角色形成的教育关系网。郝元宝、李狗娃和村主任李保全,恰似教育过程中的师生、生生关系。专家建议强化了他们之间的互动,使剧情更具张力。这种复杂的人物关系,生动展现了教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多方互动的过程。

剧中撸起袖子加油干,乡村振兴争头功这句唱词,经过专家修改后更加朗朗上口,容易传唱。这启发我们,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要贴近生活,形式要生动活泼。正如我在教授《岳阳楼记》时,会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当代意义。

四、教育戏剧的跨界启示:当课堂遇见舞台

观看这部剧给我的最大启发,是传统戏曲形式在现代教育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吕剧这种艺术形式,既有唱念做打的综合表现力,又有接地气的生活气息,完全可以成为教育教学的辅助手段。

李花朵的唱段改为以说为主,反而使角色更加鲜明。这个调整启示我们,教学方式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的学生适合朗诵,有的适合演讲,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的表达方式。我在诗歌教学中就深有体会——同样的《春望》,有的学生通过朗诵理解更深,有的则通过绘画表现更佳。

微信图片_20250722101749

舞台设计也给了我很大启发。简约而不简单的布景,通过灯光变化实现时空转换,这种留白的艺术,恰如我们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空间。剧中暴雨抢修大棚的场景,仅用音效和演员的肢体语言就营造出紧张氛围,这提醒我们教学过程中非语言因素的重要性。

五、从舞台到讲台:教育者的反思与行动

走出剧场,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这部戏给我的不仅是艺术享受,更是教育智慧的启迪。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从中获得了三点深刻启示:

首先,教育需要理解与耐心。剧中郝元宝对村民的包容,村主任对新生事物的逐步接受,都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下学期,我计划在班级设立成长记录册,记录每个学生的进步轨迹,而不是只盯着最终结果。

其次,教育要立足实际。剧中鲜花产业的成功,源于对当地条件的准确把握。这提醒我,教学设计必须立足学情。我准备在新学期开学前,通过家访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成长背景。

最后,教育要面向未来。剧中传统农业与现代电商的结合,启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我打算在语文课上增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思考经典作品的当代价值。

微信图片_20250722101802

《花样的日子》这出好戏,就像一堂生动的公开课,让我这个老教师也获益良多。它告诉我们,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教育发展,都需要脚踏实地、开拓创新。正如剧中那片经历风雨后绽放的鲜花,教育的美好,也将在我们持之以恒的耕耘中绚丽绽放。这堂特殊的艺术课,将永远铭刻在我的教育记忆中,激励我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黄杰(作者系东海县初级中学高级教师)

标签:
责编:夏禹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