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13日连云港讯 “李大爷,您反映的路口路灯不亮问题,工人师傅已经更换好了!”“刘大爷,小区主干路的窨井盖正在陆续更换,新发现的那个也量好尺寸了,马上安排!”近日,甲子河社区东门小区的居民楼前,一场充满烟火气的“家门口座谈会”热闹开讲。社区工作人员把“办公室”搬到居民身边,用唠嗑拉近距离,用行动回应诉求,在家长里短的烟火气中,倾听最真实的民生诉求。
板凳取代办公桌,唠出真需求
从楼前环境卫生到小区停车管理,从文明养宠到困难家庭帮扶……居民们用几个小板凳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把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揪心事”一一摆上台面。社区工作人员不再坐在办公桌后,而是紧挨着居民,一边倾听,一边适时插话追问细节,确保每一个诉求都被真正理解、准确记录。
“以前反映问题得专门跑去社区,有时还得跑好几趟,心里总打鼓。”刚反映完自家下水道堵塞问题的韩阿姨感慨道,“现在好了,社区直接到咱家门口来听我说,这感觉,心里热乎乎的!”“板凳会”以最朴素的唠嗑方式,让居民打开了心扉,也让社区真正摸到了最迫切的民生脉搏。
现场接单即派单,干出真效果
座谈会不仅“听”,更重在“办”。针对居民集中反映的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当场“接单”,明确责任和时限。“刘大爷说的那片停车空地私装地锁问题,我们实地看过了!”社区工作人员当场宣布,“街道综合执法队的同志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今天就能处理!”这种“即知即办”的作风,让居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力。
据统计,本次座谈会共收集到居民意见建议8条。其中,路口路灯不亮、宠物粪便清理不及时等5个“急难小”问题当场拍板解决;剩余涉及健身器材增设、部分道路维修等3条需要协调资源与时间的复杂诉求,工作人员也当场承诺:“您放心,这几个问题我们记下了,一有进展,第一时间跟您反馈!”掷地有声的承诺,给居民吃下了“定心丸”。
常态机制化运行,架起连心桥
“家门口的座谈会绝不是‘一阵风’,而是我们社区服务的‘新常态’。”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吴冬郑重承诺。为确保民意表达“不打烊”,社区已制定计划:座谈会将每月定期在不同片区轮流转场召开,让服务覆盖更均衡。同时,开通微信留言、24小时民情热线等线上渠道,让居民随时随地都能“提意见、说想法”。“线上‘键对键’广泛收集,线下‘面对面’精准解决”的“双线联动”模式,在甲子河社区正持续发力,打通了民意高效直达的“最后一米”。社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承诺,确保居民的诉求条条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李秋琪 王习文 赵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