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10日连云港讯 当夏末的蝉鸣尚未褪去余韵,金秋的序曲已经悄然奏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下车镇正以一场特别的盛会,为146颗即将奔赴远方的青春之心饯行。8月9日上午,下车镇举办 2025 年第四届“千名学子看灌云”——下车专场活动暨下车镇首届“青衿志远 梦逐远方”学子金秋圆梦欢送大会,这不仅是对十年寒窗的深情礼赞,更是家乡以行动书写的承诺。这场盛会里,有故土的温度,有未来的光亮,更有一代代人与家乡的双向奔赴。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些动人的瞬间。
“百名骄子看家乡”:探寻家乡新貌,厚植桑梓情怀

清晨的细雨为下车镇蒙上薄雾,146 名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学子登上“家乡探访号”专车。从镇政府出发,途经爱丽科技的智能化车间、瑞航纺织的现代化生产线,再到海螺水泥的绿色厂区,一小时的行程里,机器的轰鸣与产业园的活力交织,让“熟悉的故土”多了层“奋进的新意”,成为他们出征前最鲜活的“成长注脚”。
爱心企业颁证书:播撒爱心火种,汇聚星河璀璨
当舞台灯光为爱心企业代表镀上暖芒,手中的荣誉证书便成了“爱心勋章”,这勋章上,刻着爱心企业的热忱,印着爱心企业的担当,更缀着所有捐资企业“不让一个梦想掉队”的誓言。它们不是冰冷的纸张,而是一座座架在学子与未来之间的“彩虹桥”,是一束束穿透家境阴霾的“向日葵”,永远朝着希望生长。正如主持词中所言:“这份善举,让金秋的祝福多了份沉甸甸的温度。”

金榜题名有表彰:递出逐梦船票,扬起青春风帆
当南京大学杨昕蕊等优秀学子接过烫金信封,那手中的奖学金便成了“梦想船票”,是驶向深海的罗盘,是鼓满风的船帆,是照亮航程的灯塔。这不仅是对“十年寒窗”的加冕,更是家乡为他们备好的“启航燃料”。掌声里,有对过往拼搏的致敬;目光中,藏着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期许。

学长学姐私房话:打开时光宝盒,传递前行密码

南通大学大二学姐王楠走上讲台时,声音里带着“过来人”的温度。她讲图书馆的灯如何照亮凌晨的草稿纸,讲专业选择时的纠结如何化作后来的笃定。南昌大学硕士毕业生谢新栋分享了在学术海洋中求索的点滴,说实验室的深夜与文献为伴是常态。他叮嘱学弟学妹们莫慌于未知,大学的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养分。
出征骄子掷豪言:立下青春战书,奔赴山海理想
南京大学的准大一新生杨昕蕊站在发言席上,目光里有黄荡村的炊烟,更有远方的星辰。“今日带着家乡的泥土启程,明日必携知识的种子归来!” 她的豪言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青春写给未来的“战书”。字里行间,有天之骄子的锐气,有下车镇儿女的底气,更有“把个人理想种进祖国大地” 的志气。这声音像吹响的号角,让在场的每颗心都跟着沸腾:原来青春的誓言,真的能惊动山河。

家乡书记有嘱托:寄来乡土信笺,指引人生航向
家乡书记走上讲台,语重心长地对学子们叮嘱起来。书记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学子们的心田;又似谆谆教诲,为他们指引着未来的奋斗方向。书记鼓励学子们要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做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同时,也嘱咐他们要勤奋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坚持不懈。书记的叮嘱,饱含着家乡对学子们的深切关怀与殷切期望,相信学子们定会牢记嘱托,不负韶华,在未来的日子里努力拼搏,为家乡争光,为祖国添彩。

镇长邀约共家宴:摆起家乡家宴,共赴未来之约
最后,在温馨而欢乐的氛围中,百余名学子们一同共进家宴环节开启。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大家互动交流,共话未来,共谱新篇。餐桌上,美味佳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更传递着家乡对学子们浓浓的关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子们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与关怀,他们纷纷表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家乡的这份情谊,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场金秋的盛会,是一场温情的送别,更是一次充满力量的启航。从家乡新貌里读出的奋斗密码,从爱心企业手中接过的责任传承,从奖学金里感受到的期许重量,从学长叮咛中汲取的前行勇气,从青春誓言里迸发的凌云壮志,再到家乡书记的殷殷嘱托、镇长家宴的浓浓暖意…… 这些滚烫的瞬间,早已化作学子们行囊中最珍贵的 “家乡印记”。
此去山高水远,愿少年们带着这份来自故土的底气与温度,在大学的天地里尽情驰骋,既敢闯 “无人区”,也能扎稳“基本功”;既看得见星辰大海,也记得住烟火家乡。而下车镇,永远是他们转身就能望见的灯塔与港湾。待他日学成归来,定能如誓言般,让知识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让青春的力量为家乡续写新的华章。(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