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穷村”到“花村”:吕剧《花样的日子》的艺术打磨与时代回响
2025-08-05 17:44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谢景良  
1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东海县吕剧团创排的《花样的日子》以大学生村官郝大宝的真实事迹为蓝本,讲述了一个“穷村”蝶变为“花村”的奋斗故事。该剧自2023年紫金文化艺术节首演并获“优秀剧目奖”以来,创作团队并未止步于掌声,而是依据江苏省著名剧作家徐新华、仲跻敏等专家的深度建议,对剧本进行了系统性精炼与重塑,使这朵扎根乡土的吕剧之花绽放出更明丽的光彩。

人物弧光的重构:从对立到共情

针对专家指出的“村主任格局过小”问题,新版剧本对此角色进行了深度解构与重建。原本单纯“使绊子”的扁平化形象,被转化为因发展理念差异而产生碰撞的务实者。他质疑郝元宝的鲜花产业计划并非出于私心,而是基于对村民经济风险的深切担忧——“你三年两年就得走,留下这烂摊子可怎么办?”理念冲突替代了人格对立,使矛盾更具现实深度。当最终鲜花直播订单涌入村庄时,村主任主动承认错误的转变,彰显了基层干部在实践认知中完成的精神成长与使命升华。

同样得到重塑的还有村民群像。创作团队删减了李狗娃过度“刁钻”的言行,代之以困境中的犹疑与期盼。李狗娃放狗追咬郝元宝的桥段,郝元宝在树上和树下的唱段过多,且有不少重复的交代,大段唱腔的删减在保留戏剧张力的同时,人物动机更加充实简练,让农民面对变革的复杂心态以喜剧的方式迎刃而解。

情感张力的提纯:悲喜之间的平衡艺术

原剧中李奶奶欲自杀促孙子参训的情节,因其沉重感与轻喜剧基调的割裂备受关注。修改版对此进行了优化:首先大幅压缩悬梁戏的时长,将重点转向郝元宝深夜劝解时的一句肺腑之言——“将来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其次强化后续的温情转折——李狗娃学成归来,惊喜地发现奶奶的眼睛重见光明,狂喜逢人就喊“我说咋打我打得这么准呢,奶奶的眼睛看见了”夸张的表演让人捧腹不已;沉重危机化为情感纽带,既保留戏剧张力,又回归温暖底色。

针对专家提出的“剧情冗长”问题,剧团进行了精准删减与节奏再造。全剧时长压缩30多分钟,精简了序幕中村民们的舞蹈与戏谑的语言,直接以打卡的网红们简练的语言带入剧情。而暴雨护棚的高潮戏则删减了多人翻过场及众人群舞的戏份,以精炼的唱腔,使危机解决更具舞台冲击力。

乡土本色的回归:轻喜剧美学的完型

修改后的剧本彻底激活了轻喜剧基因。剧中“智斗”桥段设计尤为精妙:郝元宝机智化解“受贿门”“美人计”,充满民间智慧的化解之道,让困境在笑声中冰释,既消解说教感,又凸显基层干部的情商与担当。

村民的“可爱值”也在细节中提升:当郝书记让村民们在暴风雨摧毁花棚之后,不必为过失而道歉,不用急着还书记垫付的保费时,乡亲们发自内心的敬佩与歉意的笑容还原了农民质朴的本色。而“鲜花书记”称号的由来,也经由村民传唱成为深情称谓——泥土味的小幽默中饱含真挚认同。

吕剧新声的绽放:传统与现代的和鸣

音乐设计上,剧团在守正中创新。将【银纽丝】传统曲牌进行节奏轻快化处理,配以“研发数字APP”“网红打卡”等现代词汇,形成传统唱腔与当代语汇的奇妙共振。当郝元宝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时,【铺地锦】小调让百年吕剧与电商经济在舞台上欣然共舞。

舞美意象更紧扣“花”主题。修改后强化了写意性花景的动态叙事功能:网红打卡开满鲜花的村庄时、花农们在田间劳作时绚丽的鲜花铺满舞台,在订单涌入的高潮时刻,整个舞台俨然成了花的海洋,象征产业兴旺的春风拂过村庄。这种诗化表达,将“鲜花满路”的振兴图景升华为震撼的视觉寓言。

一株新蕊的启示:县级剧团的攀登之路

作为山东省以外唯一的吕剧团,东海县吕剧团此次创作彰显了基层院团的艺术自觉。面对人才老化、后备不足、经费缺乏等困境,他们以《花样的日子》的反复打磨证明:小剧团亦可攀登艺术高峰。剧中郝元宝的台词“迎难而上,向前冲”,恰是剧团精神的写照——用对舞台的敬畏之心,将专家意见转化为进阶梯。

尤为珍贵的是,该剧始终扎根于文化南北帮扶项目的土壤,在展现郝大宝事迹的同时,传承百年吕剧的技艺与风骨。传统的吕剧与网红的打卡直播交织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村庄的蝶变,更是一个剧种在时代激流中的重生。

历经精心修剪的《花样的日子》,如今已褪去初绽时的生涩,绽放出圆融的艺术光华。村主任的转变折射基层治理的智慧,李奶奶的会心一笑包裹着致富惠民的温度,而那些飞舞在舞台的写意花瓣,早已飘向观众心田,化作对新时代乡村的浪漫想象。

这出诞生于县级剧团的现代吕剧,正以轻盈的姿态承载厚重的时代,它用笑声代替说教,用温情消解沉重,用泥土芬芳重塑主旋律表达的肌理。当巡演大幕在苏北鲁南渐次拉开,这束来自田野的芬芳,注定将在更多人心间,栽下乡村振兴的春天。

谢景良(原江苏省梆子剧院 一级导演)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