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泥土到舞台:《花样的日子》让乡村振兴的故事绽放光彩
2025-07-29 17:18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吴尉  
1

灯光渐暗,剧场里的嘈杂声也随之平息。当大幕拉开时,扑面而来的不是想象中的乡村画卷,而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他们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眼神里既有怀疑也有期待。这就是东海县吕剧团带来的《花样的日子》,一部讲述乡村振兴的现代吕剧,却让我这个城里人看得热泪盈眶。

当传统戏曲遇见现代乡村

坐在剧场里,我原以为会看到一出程式化的“干部下乡”戏码。没想到一个场景就打破了我的预期——大学生村官郝元宝刚进村就被一条恶狗追着跑,而狗的主人李狗娃站在一旁冷笑。这个开场既真实又荒诞,让我忍俊不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农村的“排外”情绪。

随着剧情推进,我惊讶地发现,这部戏里的村干部不再是刻板的“高大全”形象。村主任保全一开始处处与郝元宝作对,但理由却很实在:“哪来的地?就你知道土地流转?”这样的台词让我想起老家那些固执却又可爱的长辈们。后来才知道,这个角色在专家建议下进行了重大调整,从单纯的“反派”变成了有血有肉的务实者。

最打动我的是李奶奶这个角色。原本她有一段想要自杀的沉重戏份,现在改成了她重见光明后对郝书记露出感激的笑容。这个改动让整部戏的基调更加温暖向上。当看到她听说孙子学成归来,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而泪流满面时,我邻座的大姐不停地抹眼泪——这样的情感共鸣,是任何说教都无法达到的。

艺术源于生活的真实力量

当看到演员们朴实无华的表演时,我听到后排两位观众在讨论:“这些演员演得真像,该不会就是找的农民来演的吧?”这话说对了一半。演员们确实大多有农村生活经历,但他们的表演功力更令人叹服。特别是饰演郝元宝的演员,他把一个大学生村官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演绎得细腻真实,没有刻意拔高,反而让人信服。

据了解,创作团队在排演前驻村采风三个月。这种扎实的前期准备在舞台上得到了完美呈现——村民开会时的七嘴八舌,算经济账时的精打细算,那些方言土话的歇后语,都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最精彩的是那场土地流转的争论戏,台上七八个人同时说话,却句句入耳,把农民对土地的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专家建议删减了一些过于夸张的村民形象,这个决定很明智。现在的版本里,即便是最固执的李狗娃,也能看到他内心的善良和改变的可能。这种处理让整部戏既有戏剧冲突,又不失生活真实,正如一位老农说的:“过日子哪有那么多坏人,都是想法不一样罢了。”

传统艺术的现代“变形记”

作为90后观众,我本以为吕剧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会让我产生距离感。没想到剧中关于电商直播的戏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传统曲调配上现代词汇,居然毫不违和,反而产生了奇妙的喜剧效果。

这种创新在音乐处理上尤为突出。吕剧传统的【四平】【二板】板式,融合了轻快的现代节奏,特别是在村民们学习新技术的桥段,音乐既保留了戏曲韵味,又带着活泼的时代感。我注意到身边几位年轻观众都不由自主地跟着打起拍子。

舞台设计也很有巧思。没有奢华的布景,几块可移动的花排造型,简洁的舞美设计配合灯光技术,就完成了从破旧村庄到鲜花基地的转变。最震撼的是暴雨毁棚那场戏,通过灯光和音效的配合,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狂风骤雨之中,这种写意的手法比实景更让人揪心。

一出好戏是如何“磨”出来的

散场后,我有幸遇到了剧团团长,才了解到这部戏背后的打磨过程。原版有近两个小时,经过专家建议压缩到了一小时四十分钟左右。导演说,最痛苦的就是删减过程,“每个场景都像自己的孩子”。但他们坚持“宁可少而精,不要多而滥”的原则,最终呈现的版本节奏明快,毫无拖沓。

演员们也分享了调整表演的经过。饰演李花朵的演员说,原本她的唱段较弱,但专家建议改为以说为主,反而让角色更加鲜活。“现在观众记住的不是我的唱腔,而是这个泼辣又善良的农村姑娘的性格。”

令人敬佩的是,作为一个县级剧团,他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艺术标准。团长说:“我们可能没有省团的条件,但对艺术的追求不能打折。”正是这种态度,让《花样的日子》在巡演中赢得了专家和普通观众的双重认可。

乡村振兴的舞台镜像

看完这部剧,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一个县城剧团的作品能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或许正是因为它展现的不是遥不可及的英雄故事,而是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改变。台上的郝元宝,可能就是某个大学同学;固执的李狗娃,像极了老家隔壁的王叔;而最终满台绽放的鲜花,则象征着千千万万个村庄的希望。

这部剧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既没有美化农村的落后,也没有大发展的困难,而是真实展现了变革中的阵痛与喜悦。正如剧中那句唱词:“撸起袖子加油干,乡村振兴争头功”——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踏实肯干,这正是当下中国乡村最需要的精神。

离场时,我看到不少观众在讨论剧情,有的说想起了老家的变化,有的在讨论农村电商的前景。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就应当如此——它不仅是娱乐,更能引发思考,激发行动。《花样的日子》用最朴实的艺术语言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由一个个普通人的奋斗编织而成的壮丽画卷。

这个夜晚,传统吕剧让我这个年轻人看到了传统艺术的活力,也让我对乡村振兴有了更立体的认识。离场时,剧场外正下着小雨,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意——就像剧中那片经历风雨后绽放得更加绚烂的花海,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吴尉(东海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