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14日连云港讯 在黄海之滨、灌河南岸,一座朝气蓬勃的产业新城正加速崛起。这里,塔吊林立的建设现场与智能化生产线相映成趣;这里,“一站式”政务服务与“保姆式”企业服务无缝衔接;这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同频共振。灌南经济开发区以营商环境“软实力” 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在长三角北翼勾勒出独具特色的产业高地、创新高地、投资高地。
政策创新:构建亲商富商的“热带雨林”生态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灌南经济开发区深谙此道,将政策创新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先手棋。持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文件,涵盖市场准入、要素保障、科技创新等六大领域,如源头活水般为企业发展注入动能,更搭建起公平竞争的广阔舞台,在企业界引发热烈反响。
在土地供应上,灌南经济开发区创新“标准地+承诺制”模式,实现“拿地即开工”。味之生食品项目负责人回忆:“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六个月,比预期提前了两个月。”在资金扶持方面,设立“园区保”、专项债券、供应链等金融服务,设立生物制造产业基金,全年累计为聚维元创、畅颌汽车、金顺包装等企业提供资金1亿元以上,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更令人瞩目的是“六不准”规定的出台,这一政策的实施,让企业彻底摆脱了“迎来送往”的困扰,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中。
服务升级:打造高效便捷的“店小二”品牌
在灌南经济开发区,“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已成为工作常态。设立的“企业服务中心”,围绕项目全周期服务与管理,为企业提供手续帮办服务。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刁秀东介绍:“我们推行‘三色预警’机制,对企业诉求按紧急程度分级处理,确保小事不过夜、大事不隔天。”
针对企业融资难题,灌南经济开发区搭建“银企对接会”常态化平台,用好“园区保”、专项债券、供应链等金融服务,设立生物制造产业基金,全年累计为聚维元创、畅颌汽车、金顺包装等企业提供资金1亿元以上,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在人才服务方面,为园区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等便利服务。
产业蝶变:培育动能转换的“新质生产力”
营商环境的优化,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灌南经济开发区坚决落实“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绿色食品和机械电子两大主导产业、板材家居和纺织服装两大特色产业、合成生物和低空经济两大新兴产业的“两主两特两新”产业体系,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合成生物产业园、安防应急产业园等特色“园中园”建设。
灌南经济开发区东区,聚维元创合成生物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园区为我们顺利开工建设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该企业在非粮生物制造领域,率先实现了产业化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
传统产业的升级同样令人瞩目。灌南银德隆木业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40%,产品合格率从89%提高到97%。企业负责人表示:“我们投入2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要向中高端市场进军。”
未来展望:绘制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灌南经济开发区正以“二次创业”的决心,书写营商环境优化新篇章。2025年启动的“营商环境深化年”行动,提出“三个一”目标:企业开办1小时办结、项目审批1个月完成、问题解决1周清零。
在创新驱动方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利用清华大学、江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研发平台,大力推进科技孵化和产学研合作,推动宜兴·灌南科创飞地等载体孵化更多科创企业;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引建重大创新平台;重点扶持三是科技、邃铸科技等一批高成长科技型企业,确保每年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专精特新企业3家。
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着八方客商。灌南经济开发区正以营商环境之“优”,激活发展之“势”,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阔步前行。(曹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