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10日连云港讯 随着气温持续攀升,涉水活动增多,溺水事故进入易发期。东海县公安局创新构建“人防+技防+心防”三位一体防控体系,通过智能预警、联动巡查、精准宣教等举措,全方位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全力守护群众生命安全。
科技赋能——178套智能监控筑起“电子堤坝”


7月7日下午,东海县公安局房山派出所勤务指挥室民警通过防溺水点监控发现,多名群众在水库边嬉戏,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通过监控系统进行喊话,并联系周边巡逻民警赶至现场开展安全教育,最终成功将几名群众劝离,消除了安全隐患。这得益于东海警方打造的智能防溺水防控体系。今年入夏以来,县公安局在全县重点水域布设178套防溺水智能感知监控系统,构建起一道坚实的“电子堤坝”。
该套防溺水智能感知监控集智能摄像头、红外感应、语音播报等于一体,可以进行全水域感知、全天候预警、全程可视化的24小时动态捕捉跟踪,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力有限的漏洞。一旦有人员靠近监测水域,系统将会自动进行“隔空喊话”,以提醒涉水人员注意危险。若涉水人员未及时未能远离危险水域,附近派出所民警将第一时间到场处理。通过在重点水域附近安装智能感知监控系统,防溺水实现了由“人防”向“技防”的转变。据统计,系统运行以来已成功预警劝阻涉水行为230余起。
联动巡查——多方力量构建“安全闭环”


东海警方创新建立“1+3+N”巡查机制,即以派出所民警为主导,生态义警、网格员、水域管理员三方协同,发动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各派出所每天安排专门警力,在午后至傍晚等重点时段对辖区内水库、池塘、河道等开展高频次巡查。
“我们建立了水域巡查台账,对每处水域实行‘一域一档’管理,明确责任民警和巡查路线。”治安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警方联合应急管理、水利等部门,在事故多发水域增设救生圈、安全绳等应急设备86套,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120余处。
此外,东海县公安局还为各派出所救生装备,定期开展实战演练,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快速反应、有效处置。
全民动员——“吹哨”制度激发社会共治活力


“看到有孩子在危险水域玩耍,立即拨打举报电话,不仅能避免悲剧发生,还能获得奖励,这个制度很有意义。”7月10日,正在水库边巡查的生态义警王先生对警方新推行的“吹哨”制度赞不绝口。
据了解,由东海县公安局联合县见义勇为基金会推出的“吹哨”制度,鼓励广大群众特别是水域周边居民、钓鱼爱好者等充当防溺水“哨兵”,对发现未成年人独自或结伴在危险水域嬉戏、游泳等行为,第一时间拨打110或通过“东海警方”微信公众号进行举报。经核实有效的举报,将给予50-2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并对举报人信息严格保密。
“吹哨”制度将社会监督力量纳入防控体系,实现了从‘事后处置’到‘事前预防’的转变。自制度实施以来,已收到有效举报37起,劝阻未成年人涉水行为86人次。
宣教入心——安全意识植入“神经末梢”


“如果发现有人溺水,千万不要贸然下水施救,要记住‘叫叫伸抛划’五字诀……”6月30日上午,在东海县实验小学的防溺水课堂上,民警正在生动讲解自救互救知识。这是东海警方暑期前“防溺水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的缩影。
东海县公安局联合教育部门,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开发了“理论+实操”的特色课程体系。截至目前,已开展校园宣讲56场,覆盖师生1.8万余人次。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带动家长共同学习防溺水知识。
在社区层面,警方创新推出“防溺水微课堂”,组织民警、志愿者深入村居,累计发放宣传手册8000余份。此外,还利用无人机喊话、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手段,扩大宣传覆盖面,让防溺水意识真正深入人心。(袁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