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区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的路径探索
2025-05-01 09:51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李晓龙  
1

中国江苏网5月1日连云港讯  黄海之滨,潮涌澎湃;赣榆大地,气象万千。面对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难题,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以改革之斧劈开桎梏,以创新之钥激活动能,通过权责重构、力量下沉、数字赋能、多元共治四重奏,奏响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铿锵乐章,交出了一份饱含民生温度的时代答卷。

权责重构,厘清基层“责任田”

改革破局,首在明晰权责。赣榆区以《镇级权责事项清单》为纲,将58项高频事项精准下沉至镇级,让“清单明责、实干聚力”成为基层治理的鲜明底色。针对“属地责任”与“条线责任”的交叉难题,创新组建15个镇级工作专班,以“颗粒度尽量小”的标准,全面梳理岗位工作职责,细致排查职责交叉事项,系统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各镇平均梳理工作事项1780项,柘汪镇率先形成涵盖508项的部门回收清单,让“楚河汉界”式权责分割成为现实。同步推进机构重塑,试点“8办1中心”动态对接机制,镇级机构可与区级部门“多对一”协同,管理效能倍增,基层治理轻装上阵。

力量下沉,筑牢治理“主阵地”

基层是治理的根基,力量是前行的底气。赣榆区以“编制下沉”破题,区级调剂23名行政编制建立“周转池”,核增班庄镇6名编制,让基层“有人干事、有编干事”。构建“镇—村—网格—微网格—户”五级治理体系,将全区907个网格调整为900个,并细化为3539个“微网格”织密服务网络,255名镇领导班子成员躬身一线,累积到网格开展工作2500余次,让“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镇”成为常态。156名第一书记扎根经济薄弱村,点燃乡村振兴“强引擎”,带动31个村集体收入突破30万元。组织2000余名机关党员和63家机关党组织深入社区一线,主动认领服务岗位,围绕政策宣讲、环境整治、矛盾调处等多个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让社区治理焕发生机活力。

数字赋能,跑出惠民“加速度”

科技为翼,治理跃升。赣榆区以“数字革命”重塑服务流程,563个村(社区)全面启用电子印章,村级证明“云开具”系统让村民短时间内在线完成申请,云端审核、一键下载,让群众办事从“跑断腿”到“指尖办”。整合人社、医保等高频业务至“一平台”,累计办件6057件。实现“线上一次办结”。刀刃向内整治“指尖形式主义”,关闭冗余工作群700余个,整合11个应用程序至“赣榆生活”APP,为基层干部卸下“数字枷锁”。如今,全区各个村社“智慧大脑”全天候在线,“数据跑”替代“群众跑”“智能审”辅助“人工办”,数字治理如春风化雨,润泽千家万户。

多元共治,绘就治理“同心圆”

基层治理非独奏,而是交响乐。赣榆区建立“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编制实施方案,明确清单流程。开展社区工作者专题培训20场次,累计参训3100余人次,推动治理队伍从“经验型”向“专业型”跨越升级。581名快递员、骑手化身“流动网格员”“随手拍”上报安全隐患23件,基层治理“朋友圈”不断扩大。深化“红色物业”改革,73名社区“两委”成员物业公司小区项目部兼职经理,27名物业公司小区项目部党员负责人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48名物业公司小区项目部非党员负责人任社区居委会兼职委员,实现社区治理与物业服务深度融合,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社会力量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基层治理的磅礴江河。

潮起海天阔 扬帆正当时!从权责清单的精准落地,到数字治理的智慧跃升;从力量下沉的扎实根基,到多元共治的生动实践,赣榆区以“闯”的魄力、“创”的智慧、“干”的担当,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审批更高效、网格更精细、服务更暖心,百姓家门口的“小确幸”正汇聚成幸福生活的“大图景”。站在新的起点,赣榆区将继续以骏马奔腾之势、破浪前行之姿,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上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李晓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