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1日连云港讯 海州区幸福路街道江化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创新实施“五心”微治理工作法,即红心向党、暖心服务、贴心交流、耐心倾听、细心管理,成功激活小网格的巨大能量,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楼道单元,让服务精度与治理温度在方寸之间交融共振,绘就“民呼必应、事在格中”的幸福图景。
激活助残品牌
江化社区以“善治江化幸福如画”为主题,创新了“党建+助残+就业”多元化融合就业新模式,通过残健融合模式,将社区老年群体、待业妇女群体也纳入就业帮扶对象名单,用小手工托起就业梦,让家门口就业梦成为现实。
在助残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江化社区深化“幸福里”党建品牌建设,精心打造了“益起有爱”“巧手编织”“幸福益家”等一系列特色子品牌,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多元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为辖区居民构筑起“幸福起点”。

一是打造“益起有爱”辅助性就业项目。为助力残疾人充分融入社会,实现自力更生,江化社区先后引进了纸巾盒组装、魔术玩具封装、渔网编织、一次性手套塑封、仿真绿植制作等10余个项目,为残疾人开辟了一条“就近求职、乐享服务、临家易业”的新路径,成功为17名残疾人搭建起“家门口”的就业通道。

二是打造“巧手编织”项目。针对全职太太技能匮乏、就业困难的实际状况,社区充分结合妇女群体时间灵活、兼顾家庭的特点,引进手工编织、毛绒玩具制作等项目,依托送教上门的创新形式,让全职太太们在家门口就能学习手工编织等就业技能,学成后居家承接手工订单,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目前,已为辖区40余名妇女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三是打造“幸福益家”携手企业项目。江化社区携手蓝盾保安服务有限公司、鼎顺人力资源等企业,创新实景培训+就业基地模式,精心打造“蓝盾贴心”“社区餐厅”“佰乐福”3个残疾人融入社会就业项目,帮助8名残疾人成功实现入职就业,有力推动了“残健共融”的高质量发展。
凝聚治理力量

江化社区通过加强资源联动、阵地联建、服务联办,积极撬动群团部门、爱心企业、社工人员、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五社联动”力量,全面激活社区志愿服务活力。以结对共建的创新形式,组建“红领之家”志愿服务队,探索出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成功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同时,依托“第一书记”工作机制,发挥“联”的优势和“链”的能力,通过“红色合伙人”计划整合辖区企业资源,与联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拓展“幸福益家”服务项目,串联各方力量构建治理生态圈,绘就党群同心善治新图景。
优化便民服务

在提升自治效能的过程中,江化社区依托网格连心群、老干部支部书记工作室等平台,积极整合社区线上线下资源,精心打造了一支“六统一”的社会治理网格员队伍。通过创新“幸福来敲门”走访机制和“小区议事日”协商平台,系统排查处理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热点难点民生问题,切实做到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聚在网格内,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矛盾不上交的治理闭环,推动基层自治效能显著提升。

此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等活动,打好“德治法治”组合拳,挖掘优秀的家风家训,引导群众崇德向善。同时,加强网格员能力建设,引导居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努力让“小网格”激活普法“大能量”,将法律知识切实送到群众身边,营造出良好的社区法治氛围。(时艺璇 贲楚媛 刘子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