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29日连云港讯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省委驻赣榆区乡村振兴工作队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沙河镇下河口村驻村第一书记以“数字化提速”与“网格化服务”双轮驱动,创新推出“码”上办智慧服务平台,让群众反映问题建议更加方便多元,让村委掌握乡情民情更加深入,切实推动基层服务提质增效。
“一点就办”架起数字便民桥
走进该村党群服务中心,一个哪吒漫画立体模型树立在大门旁,吸引了不少路过村民的注意力,哪吒的身上有个二维码,这正是村里新启用的乡村治理接诉即办“码”上办数字系统。村民朱女士正在村卫生室挂水,通过村微信群里发布的二维码扫码,给村里提出了修缮村卫生室卫生间,改善村卫生室卫生条件的建议。短短几分钟,该村网格员就查看到了这条建议,并向村委汇报了相关情况,驻村第一书记把省委驻赣榆区乡村振兴工作队医疗帮扶下河口的计划和朱女士进行了交流,并把近期修缮卫生室的日程安排进行了告知。“以前反映一些问题要去找村书记,经常碍于情面不了了之。现在随时扫个码就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真是省心!”
该系统4月10日启动运行以来,村内的村民及在外务工人员扫码提出了修缮道路、打造小菜园、改造厕所、丰富文化活动等建议,均逐条得到了落实和回复反馈,真正实现“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
“九巷管家”织密网格连心网
下河口村村民居住区相对集中,类似于一个大的长方形,该村有南北9条巷。在省委驻赣榆区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帮扶下,该村近期硬化了2条道路。驻村书记积极听取村民建议,对9个巷道进行了命名。近日,该村聘任了九名巷长深耕治理末梢,推行“每日巡巷、每周议事”机制。巷长既是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也是民情收集人、文明志愿者,通过积极沟通服务群众,形成“发现—上报—处置—反馈”闭环。截至目前,巷长累计走访群众100余户,解决环境卫生、邻里纠纷等实际问题10余件。
“双线融合”激活治理新动能
“数字平台与巷长制不是简单的线上线下叠加,而是通过机制融合实现治理效能倍增。”村党支部书记卢旺长介绍,村庄已构建“1+4+9+N”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即形成以村党支部的党建引领为最重要的一个核心,依托历史传统划片,形成四个生产小组,根据村落巷道网格,聘任九名巷长服务群众更加快捷,N就是线上办与线下办共同结合,形成服务在时间上空间上的无限延伸。
从“群众找服务”到“服务找群众”,下河口村以数字化乡村治理破题,以网格化服务暖心,正在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之路。未来,该村将持续拓展“码”上办服务场景,完善巷长培训激励机制,让科技温度与人文关怀交织成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奋力绘就“小事不出巷、大事不出村、服务零距离”的幸福图景。(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