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25日连云港讯 文化环境风清气正,精神家园健康和谐,需要文化领域“大扫除”,以护安全、防风险、正风气、促发展。近年来,东海县牛山街道不断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打造宣传有阵地、干群齐参与、工作全覆盖、整治无死角的新格局,让“黄”“非”文化垃圾无处遁形,营造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
常态监管,筑牢安全防线
街道组织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定期对辖区内的书店、文体用品店和校外培训机构等文化场馆开展巡查,并在日常走访时随机开展暗访,重点排查是否存在非法出版物、淫秽色情信息及侵权盗版商品,同步向经营者普及辨别技巧和法律知识,让经营者认识到“扫黄打非”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各项规定。同时关注场馆的消防安全问题,检查消防设施保养使用状态,督促文化场馆员工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增强处置问题能力,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加大宣传,培育文明风尚
街道充分运用宣传栏、广播、电子屏、微信等方式,提高“扫黄打非”工作在基层的知晓率和参与度;采用“阵地宣传+互动体验”模式,在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宣传咨询点,通过发放宣传单、举办主题讲座、开展知识问答、开展文艺汇演等形式,在宣传中巧妙地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让群众“看得到”宣传的精彩内容,“听得懂”其中的深刻道理,“记得住”“扫黄打非”的实用知识,筑牢文化安全的思想防线。
整合力量,拓宽治理渠道
街道以系统思维擘画基层治理蓝图,创新实施“扫黄打非+”融合发展战略,将文化市场净化工程与普法宣传、移风易俗、平安建设等重点工作相结合。通过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工作格局,激活村干部、党员、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如今,这场全民动员的文化守护行动,正以“绣花功夫”织密文化安全防护网,构建起“人人都是宣传员、个个都是监督员”的共治格局。
下一步,牛山街道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让“扫黄打非”成为群众口中的“热词”、心中的“共识”、行动上的“自觉”,共同绘就风清气正的文化新画卷。(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