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14日连云港讯 面对国际经贸格局变化与国内消费升级的双重机遇,连云港市外贸企业正掀起一场“内外兼修”的转型浪潮,通过生产标准衔接、营销体系重构等深度变革,将出口优势转化为内销动能。
在大陆汽车电子的生产车间里,年产能达380万只的底盘位置传感器生产线正高速运转,自动化率行业领先。这些精密零件下线后,既供应国内新能源车企,也将受到海外市场极大欢迎。据了解,目前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的国内业务占比已经上升到82%,国内是主要市场。面对价格内卷和产能过剩等挑战,企业通过持续创新保持竞争力。

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总经理 孔俊峰说,“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公司在连云港生产了 28 年,在前面的 27 年我们主要是以速度传感器为主,就包括车轮速度传感器、发动机速度传感器和变速箱速度传感器。我们在去年投资导入了底盘位置传感器,自动大灯功能事实上在欧洲是入法规的,是要求必须安装的,在未来从驾乘安全性的角度考虑,我相信中国也会往这个方向发展。”
外贸的本质是商品的跨境流通,主要体现的就是通过国内外商品要素的跨境流动实现两个市场的供需平衡。2023年,企业基于新能源市场发展需求,成功投产了底盘位置传感器生产线,这是企业在云数底盘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创新产品能够实时监测底盘高度、角度和位置信号,不仅提升了车辆操纵的平稳性,还实现了自动大灯等智能化功能,满足了国内外市场对高品质汽车部件的需求。

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孔俊峰说,“两年前,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团队,我们叫做创新工坊,创新工坊专门从我们最有经验的一些工程师里面抽取一些关键人员,来参与做一些设备的开发、设备的制造、设备的应用和升级,我们在视觉检测的应用,视觉系统跟机器人系统合作来实现一些自动化的控制,这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在推动企业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政策支持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23年9月,连云港出台《连云港市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系统构建了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方案提出到2025年培育10家以上试点企业,形成2个产业集群,信用保险支持超100亿元等目标。通过制度创新、标准衔接、主体培育、平台建设、环境优化、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等系统性举措,着力破除内外贸一体化制度障碍,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发展生态,为我市打造“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撑。内外贸一体化是连云港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接下来,连云港市将继续以《实施方案》为指引,聚焦企业痛点,在标准互认、渠道共建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更多企业像大陆电子这样,在双循环中游刃有余。在政策与市场的同频共振下,连云港正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之路。(陶静 付友朋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