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10日连云港讯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明确,专门协会是残联组织的主体协会,承担代表、服务、维权和监督职能,对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促进“平等、参与、共享”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连云港市残联以“强基础、优服务、创品牌”为主线,全面推进残疾人专门协会建设,为各类别残疾人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夯实组织基础,推进法人治理规范化
专门协会是联系政府与残疾人群体的桥梁纽带,也是残疾人权益维护的核心力量。连云港市残联坚持依法治理,推动5个专门协会完成法人登记,实现财务独立与自主运营。通过严格遴选协会负责人,吸纳高校专家、“中国好人”及自强模范等优秀人才,搭建起兼具专业性与代表性的组织架构。
在经费保障上,市残联每年为每个协会预算10万元专项活动资金,并落实负责人工作补贴;在硬件配置上,为盲人、聋人、肢残人等协会配备独立办公室及现代化办公设备,共享市残联活动场所,确保协会运转“有阵地、有资源、有保障”。
强化能力建设,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
为杜绝“机关化、行政化”倾向,市残联建立健全协会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政治培训与业务能力提升活动。通过“以会代训”、法律宣讲、横向交流等方式,累计组织培训20余场次,覆盖协会成员及残疾人群体1800余人次,有效提升法律意识与社会参与能力。

此外,组建由27名专业人员构成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队,邀请专家现场指导,两年内开展督导活动38场,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改造,切实保障盲人、聋人及肢残人出行权益。
创新品牌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
市残联指导各协会立足群体特点,打造“一协会一品牌”特色项目。盲人协会开展“爱眼光明行”公益助盲行动,累计服务超千人次;聋人协会设立“助聋门诊”,实现手语无障碍医疗;肢残人协会开展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计划,助力重拾生活信心;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创办“益织光”幸福工坊,通过非遗技艺培训促进就业;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打造“乔加尔儿童艺术之家”,为自闭症儿童提供艺术康复服务。

近三年,各协会累计举办活动200余场,覆盖残疾人群体近2000人次,发放资助金及物资超40万元。特色活动如“光明阅读快闪赛”“普法助聋法治宣传”“牵着蜗牛去散步”等,社会反响热烈,获评省级优秀助残案例。
凝聚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助残格局
市残联积极联动社会资源,与善行、花果山等公益组织合作,引入“LG·爱的滋润”“阳光学子”等公益项目,惠及残疾人1867人次。通过“党建+助残”“企业结对帮扶”等模式,形成政府主导、协会协同、社会参与的助残合力,助力残疾人群体融入社会、共享发展成果。

连云港市残疾人专门协会的建设实践,体现了以残疾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组织创新、能力提升与品牌塑造,真正成为残疾人信赖的“娘家”。未来,连云港市残联将继续深化协会改革,拓展服务领域,为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实现全面融合贡献更大力量。(龙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