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6日连云港讯 近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星火青年”田野调研实践团队发布《长三角乡村旅游地青年返乡就业意愿动因分析报告》。这支由管理学、旅游管理等专业师生组成的团队历时15个月,跨越苏浙皖三省七地,深入237个自然村采集1680份样本,绘制出新时代青年“洄游”乡村的路线图。
千村样本解码青春选择
团队在莫干山民宿集群剖析“洋家乐”人才引力,在西递宏村解码徽派古村活化密码,更立足连云港连岛渔村、花果山景区开展对比研究。团队利用问卷调研和定量分析,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揭示出影响青年返乡从事文旅产业的四大驱动模式:情感—利益双螺旋模式:地方依恋与年均增收8万元的叠加效应,使溧阳1号公路沿线青年文旅从业率达39%;社会支持协同增益模式:莫干山“创客联盟”通过政策包(贴息贷款)+资源池(闲置农房数据库)组合拳,不断提升孵化项目存活率;风险—收益动态平衡模式:西溪南古村建立创业缓冲基金,将青年创业初期失败成本有效降低;效益优先外源驱动模式:花果山景区通过乡土人才培育计划,实现30家传统农家乐向精品民宿转型。
知行合一赋能乡土振兴
团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动能,团队为连云港花果山飞泉村量身打造亲子文旅方案,设计自然研学路线;同时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在乡村民宿与茶叶基地探索“茶文化剧本游”“自然艺术共创社区”等产教融合项目,推动“文旅+教育+产业”立体发展。团队负责人表示:“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让青春与乡土共振,是我们对乡村振兴最真挚的答卷。”
“当我们看到安吉返乡青年用AR技术再现竹编技艺,西递大学生用抖音国际版传播徽州故事,就知道乡村振兴需要更多这样的青春创想。”团队指导老师表示。目前,团队正将调研数据接入地方乡村振兴数字智库,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愿将所学酬乡梓,不负韶华不负卿”,从黄山的马头墙到连云港的海岸线,这群00后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正如团队同学在结题汇报中所说:“我们不仅是调研者,更要成为新时代的‘乡村合伙人’——用专业知识唤醒沉睡资源,让青春与乡土共生长。”(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