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烟火里的清明记忆:连云港古城探春指南
2025-04-04 15:07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童金德 徐欢  
1

新华日报·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童金德 通讯员 徐欢)当江淮大地披上绿装,连云港的古城迎来了最具诗意的时节。作为《西游记》文化发源地与海上丝绸之路节点,这座山海之城的古镇不仅承载着“秦东门”的雄浑记忆,更在清明节期间演绎着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长卷。从海州古城的千年庙市到南城的六朝遗韵,从民主路的民国风华到十字街的市井烟火,海州古城、南城、民主路街区以不同的姿态诠释着“我们的节日”的独特魅力。

海州古城:青砖黛瓦间的古韵烟火

海州古城,连云港的根脉所系,悠悠两千余年,于岁月的洪流中淬炼沉淀,孕育出 “淮海东来第一城” 的深厚底蕴。每至清明,古城沉浸在独特氛围中,既有祭祖的肃穆,又充满春日市井的活力。

破晓时分,薄雾笼罩,古城轮廓若隐若现。钟鼓楼下,老人们闲适地聊天,孩童们拿着柳枝嬉闹,为清明增添生机。二营巷内,石墙爬满藤蔓,家家户户门前摆放青团和艾草,延续“清明插柳”的习俗;关庙巷中,“清明吃青团,一年不生病”的俗语流传。老字号蒸笼热气腾腾,青团似碧玉般可爱,豆沙馅甜而不腻,艾草香气四溢;朐阳门广场上,踏青的人们尽情享受春日。樱花盛放,宛如云霞。孩子们放风筝,年轻人拍照留念,老人们树荫下对弈,构成“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景象。双龙井游园里,古木遮天蔽日,泉水清澈如镜,叮咚作响。游人们沿着小径漫步,欣赏亭台楼阁,感受古朴典雅。而文脉绵延的孔巷,黛瓦粉墙间流淌着翰墨书香,历代文人留下的诗词题咏,让每块青砖都镌刻着风雅。

清明时节的古城,一砖一瓦皆成风景,一景一物俱含深情。这方天地不仅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记忆,更在岁时节令中延续着温暖的人间烟火,让千年的文脉在新时代依然焕发着动人的光彩。

南城古凤凰城:六朝遗韵中的文化基因

南北朝时期,南城便有“东海城”之名,城为就地取材,由石筑成。现存“六朝一条街”完整保留着南宋龙脊形路面与明代军事防御体系。清明节期间,这里的古民居介绍会与非遗戏曲展演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当地文保专家刘老师介绍,这座“石头城”的古民居外墙设有独特的“天香阁”神龛,墙面上的鲤鱼灰塑与石榴砖雕传递着“鱼跃龙门”“多子多福” 的美好寓意。

“石头城”由一条石板路铺成的窄街道向北绵延一公里多,石板路中间只见一道深深的车辙,让人不禁联想起这条古街道曾经车来人往、市井繁荣的景象。而石板路两侧的古民居多为前店后宅的格局,仿佛能够听到往昔商户叫卖的喧嚣声。清明期间,一场古老与现代、传承与创新交织相融的物资交流大会(庙会)即将在南城上演。庙会因古镇而生,古镇因庙会而兴,儿时不知什么为历史的厚重,只知逛庙会是比过年还值得期盼的事,一路上呜哇呜哇地吹着各种能发声的玩具,路两边的杨树叶子被我们的快乐所感染,随风摇曳。

如今不妨再次前往南城庙会,重新感受传统商业文化、民俗文化和居住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留住独属于你的乡愁。

民主路老街:民国风华里的清明新象

作为“东方大港”构想的发源地,民主路老街在清明节期间呈现出独特的民国风情。位于老街的海州城事记忆馆,通过高科技多媒体、艺术场景、精美模型等多种展示手法营造一个沉浸式体验展厅,让游客体味海州千年的沧海桑田变迁,聆听铭刻在血脉深处的岁月回声;老街西头的德平书店,各类老旧古书引得游客纷纷驻足,他们用触摸书籍的形式,感受历史的沉淀;老街内的市非遗博物馆、市民俗博物馆同样迎来了一批批游客,他们在品港城民俗、赏非遗的同时,感悟先贤智慧……

近年来,海州区高度重视海州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延续城市文脉、留住历史记忆,在民主路老街复刻老场景、回忆老味道,并融合新科技、新技术,以不同特色风格和表达方式,生动勾勒出海州古往今来的神奇浪漫、悠长历史和丰富面貌。将老街打造为传承海州文化记忆、促进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也将为市民朋友提供更生动、更立体、更可观可感的忆古思今新体验。

从海州古城的晨钟暮鼓到南城的月夜箫声,从民主路的霓虹初上到盐河古巷的灯火可亲,连云港的古城正在用创新的方式诠释文化传承。当清明的雨丝飘落秦东门遗址,当踏青的人群走过六朝古街,这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地方,正成为现代人触摸历史、对话传统的精神原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