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2月28日连云港讯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创新了一系列多维实践活动,将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成功构建起“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文化教育新模式。
整合社会资源,共筑文化体验空间
文学院充分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与连云港市图书馆合作举办了“二十四节气文化展”系列活动。从展览布局规划到展品的筛选陈列,点滴细节都融入了对节气文化的深入理解,展览以图文结合、实物展示等多元方式生动呈现了节气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民俗文化,吸引了众多市民参观。组织“节气故事分享会”,通过绘声绘色讲述节气传说和相关诗词的吟诵,让观众感受到节气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设计的“节气互动课堂”系列活动,邀请中小学生参与节气科普讲解、书法体验和传统手工艺制作环节,活动现场热火朝天,激情伴随节气诗意绚烂绽放。
深入乡村支教,播撒文化传承火种
为了让传统文化在基层焕发生机,文学院学生将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暑期支教活动的课堂中。过程中,学生结合当地农事习俗讲解学习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发展和文化内涵,了解每个节气的传统习俗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从诗词中品味二十四节气、孩子们还动手制作团扇、传拓、节气竹编,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乡村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公益科普进社区,文明实践惠民生
文学院学生团队将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以创新视角推动传统文化传播。为社区居民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节气养生知识、食疗、养生拍手操等分享活动。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实践,居民们深入了解了如何根据节气调整睡眠、饮食,以及如何用简单的食材进行食疗等。让社区居民深刻体验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意义,使民族精神得以传承,促进社区文明建设。
未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将继续挖掘二十四节气背后的文化价值与教育意义,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激励更多青年成为文化自信的坚定传播者和积极践行者。(冯继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