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人大:同心聚力促招商 服务大局勇担当
2025-02-18 15:1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勇 滕绍莉 武文劼  
1

中国江苏网2月18日连云港讯  近年来,灌云县人大常委会立足新时代新定位,高举“工业立县、产业强县”发展大旗,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强化宣传组织引导、积极搭建载体平台、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引导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结合自身职责、发挥代表优势,积极主动参与招商引资、融入招商引资,为加快推进灌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招商促发展 人大显担当

招商引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增强发展后劲的“源头活水”。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助力招商引资—市人大代表在行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以及县委有关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资源优势、人脉优势、专业优势,争当招商引资的“主力军”、项目引进“带头人”。

立足县情实际,压实工作责任。围绕全县产业规划,先后出台《“助力招商引资—县人大代表在行动”实施方案》《灌云县人大常委会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动员号召全县人大代表多角度、全方位助力招商引资工作。县人大常委会组建5支招商团队,分别由五名人大常委会领导挂帅,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每月开展招商活动不少于4次。

强化大局意识,做好宣传推介。充分认识招商引资的重大意义,努力营造全域招商、全员招商、全面招商的浓厚氛围。通过召开代表交流会、座谈会等方式,积极推介灌云优势资源、优质项目、优惠政策,增强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招商引资相关信息,并在《灌云人大》杂志定期报道人大代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和成功案例,加强正面引导,鼓励人大代表中的企业家等积极参与“全员招商”,开展“以商引商”,不断拓展招商渠道。

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招商水平。每年邀请专家学者授课,举办两期人大代表招商引资专题培训班,着力解决代表在参与招商引资工作中遇到的“为什么招、招什么、怎么招”问题,充分认清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谋划工作新思路,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实效。组织全县四级人大代表集中视察,实地查看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更加直观地感受招商引资带来的新变化,确保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思想、加强本领、解决问题的强大动力。

致力强载体 打造新阵地

建强载体是组织好、服务好、保障好代表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抓手,能更加有效凝聚起代表履职合力。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代表履职+招商引资”新实践,内外协同发力,代表招商引资的平台效应初见成效。

做优灌云县人大代表驻外招商服务站。为打造全县各级人大代表服务全县,乃至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有力载体,2023年上半年,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在嘉兴、苏州建立“灌云县人大代表驻浙江招商服务站”“灌云县人大代表驻苏州招商服务站”,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在外招商引资,主动做好在外重大招商活动的协调、联络和服务工作,当好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宣传员”“智囊团”“领头雁”。截至目前,利用驻外招商服务站,共召开招商推介会10余次,收集招商信息80余条,接待来访企业、客商14批次240余人,达成了投资过亿元的远洋航运、新型滤材、废弃油脂加工等项目的合作意向,取得显著成效。

做强“灌云县人大代表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智慧中心”。坚持数字赋能、“线上线下”履职相结合,创新性打造“1+N”智慧中心平台,以临港产业区智慧中心链接镇街代表之家(工作站)。中心重点围绕规划建设、安全环保、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方面等事关产业发展的重大事项、重点领域进行专题议事,共开展各类视察、调研、专题议事等活动40余次,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视察报告、议事专报等20多篇,有力助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开工,同时也为园区企业运行化解了难题,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嘉澳生物航煤等企业驻“智慧中心”代表作用,强化“以商引商”,通过企业现身说法,吸引其上下游合作伙伴或相关产业的企业前来投资,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全力服务和助推全县发展。

做实灌云县人大代表家站点。秉持“人脉即资源、资源即优势”理念,用活用好基层人大代表招商优势,以“家站点”为抓手,打好“感情牌、亲情牌、乡情牌”,重点收集辖区选民亲友中在外从事商贸、文旅等行业人员信息,建立智慧人才信息库,梳理汇总相关信息资源,不断扩大招商“朋友圈”,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2024年全县四级人大代表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招商活动230余次,邀请重要客商来灌考察210余次。

当好“店小二” 打赢主动仗

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支持优势,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监督重点,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精心组织,重兵推进。全县各级人大代表聚焦营商环境和作风建设,围绕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情况,持续加强依法监督,支持和督促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切实增强法治观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企业需求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选派30名县级人大代表作为“联系员”,在全县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中设立营商环境调查点30个,并适时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建立营商环境人大监督组工作机制,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牵头组成5个监督组,每个点位确定1名委员和1名人大代表进行结对联系,每月开展日常对接联系、每季度开展视察调研活动、每年对上年度视察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全面收集和整理各点位关于营商环境存在问题、评价以及意见建议。2024年以来累计走访企业近510家次,共收集重点项目及生产企业各类问题48件,办结45件,问题办结率93.75%。

上下联动,整体发力。号召一批年富力强的乡镇人大主席、人大机关干部、人大代表在项目招引、项目建设服务等工作中主动作为。咬定打造连云港万亿石化产业集群重要板块的目标定位,组织进驻“智慧中心”的代表成立服务专班,深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吃透相关政策规定,以专班专责专策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服务投资58.28亿元碱厂搬迁升级改造、158亿元盛邦芳纶、168亿元嘉澳生物航煤等重大项目,共同协调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进程。燕尾港镇人大通过建立“服务包保”制度,完善代表重点服务、职能部门专业服务“直通车”式服务体系,确保第一时间回应企业诉求,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小伊镇人大积极组建“代表助企服务团”,将代表中的法律工作者、企业家等专业人士纳入团队,联合县法院,从专业角度切实解决企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多措并举,提质增效。县人大常委会定期专题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情况的报告,通过精准化选择议题,统筹运用法定监督方式,强化审议意见跟踪督办,切实提升人大监督质效。常态化开展人大代表评议活动,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次对全县营商环境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满意度测评,并报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满意度结果较差的单位和部门进行专项反馈,全力打造公平公正、安全稳定的营商“大环境”。(王勇 滕绍莉 武文劼)

标签:
责编:袁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