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2月2日连云港讯 2月1日大年初四,江苏省连云港海州区的长街短巷里,锣鼓声与喝彩声交织,烟火味与年味相融,来自广东潮汕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汕英歌舞团队跨越大半个中国,在这座黄海之滨的城市上演了一场震撼人心的传统艺术盛宴。数万名市民与游客将长街古巷围得水泄不通,岭南文化的炽烈与港城新春的喜庆在此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上午十时,随着锣鼓声起,四十余名身着五彩戏服、面绘传统脸谱的英歌舞者从民主路老街东门列队跃出。他们手持两节短木棍,时而如疾风骤雨般击棍对打,时而以刚劲舞姿摆出“双龙出海”“猛虎下山”等阵型。围观群众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来自海州区的退休工人李大爷,举着手机全程录像:“我们年纪大了,不适合长途旅行,一直很想看看英歌舞,没想到在家门口就看到了,表演的都是十几岁的小伙子,文化传承,就要让年轻人来。”

为了让连云港市民深度体验潮汕英歌舞文化,海州商业街区特意在表演间隙设置互动环节,赠送英歌槌、英歌蛇,由身着传统服饰的英歌队员现场教学,教孩子们学习基础击棍动作。“舞蛇时要手腕用力,上下摆动。”来自潮汕东园英歌队“时迁”扮演者林锐耀耐心指导着,七岁的本地男孩吴铮在父亲帮助下完成第一个标准动作后兴奋地大喊:“我学会‘舞蛇’啦!”
“这是海州区首次大规模引入南方非遗代表性项目。”海州商业街区工作人员任书贤在活动现场表示,选择英歌舞不仅因为在蛇年想让市民游客看到时迁舞蛇,更是看中其承载的忠义精神内核:“关公、林冲这些英雄形象,和连云港作为《西游记》文化发源地的神话气质,本质上都是中华儿女对正义与勇气的礼赞。”据悉,此次春节期间,老街古巷还上演了西游书场、新春专场淮海戏等地方文化类演出,让市民游客可以在长街短巷里一站式品味南北新春传统文化。

暮色渐临,盐河巷华灯初上。当英歌舞表演团队摆出最后定格造型,许多观众仍沉浸在热烈的氛围中不愿离去。带着全家来看英歌舞炸街的刘先生感慨:“今年春节特别有味道,既看到连云港地方非遗淮海戏,又见识了千里之外的英歌舞,这才叫中国年!”据监测显示,当日三条街总客流量突破20万人次,带动餐饮、零售消费逾500万元,传统文化赋能经济发展的效应显著。

这场跨越地理与文化的邂逅,恰似港城新春的一把火,既照亮了非遗活态传承的新路径,也温暖着南北人民的情感纽带。这场文化交融的创新实践,为传统节日注入跨越地域的精神共鸣,当潮汕英歌的余韵随着海风飘向海州的长街短巷,属于连云港的春节记忆,正被赋予更加开放多元的文化内涵。
(钱凡雪 徐欢/文 边钊 谢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