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月3日连云港讯 在连云港市海州区路南街道,有这样一个社区,它面积仅0.2平方公里,却承载着1195户3233人的幸福生活。这里房屋老、设施老、人员结构老,但老旧的表象下,却涌动着创新与活力的脉搏。这,就是海昌社区。
走进海昌社区,你会立刻被一种热闹而有序的氛围所吸引。居民们或在小区的花园里悠闲地散步,或在社区服务中心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海昌社区精心打造的“七色彩虹服务队”在默默发挥着作用。
红色的“小枫叶”党员服务队,如同一团炽热的火焰,燃烧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以微网格为单位,由党员中的“五老”人员与“双服务双报到”党员携手组成。他们的任务是搜索民情、了解动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居民楼里新增的4处共82个充电头,就是他们努力的成果,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充电难题。他们排查出53条安全隐患,为困难群体解决“急难愁盼”47件,调解邻里纠纷103件,用实际行动为辖区的网格化管理添砖加瓦。
橙色的“小巧嘴”居民服务队,则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居民的心中。19名骨干担任起了楼栋长,75 名热心居民组成了服务队。他们以“一巧带千巧,有事找小巧”为口号,积极为人民服务。居民小组长王阿姨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擅长调解邻里纠纷,在雨雪天气,带领队员们扫雪除冰,宣传安全防范措施,为独居老人清理门前积雪。他们深入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解决了居民停车难、环境脏乱差等突出民生问题 64 个,让社区环境焕然一新。
黄色的“小蜜蜂”新业态服务队,恰似一阵灵动的微风,为社区带来了新的活力。社区创新“网格+新业态+志愿+积分”服务模式,成立了“小蜜蜂”志愿服务队,并打造了功能齐全的“小蜜蜂”驿站。“蜂行侠”们绘制“小哥友好线路图”,为外卖送餐员和困难人群提供帮助。他们不仅能用志愿服务积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还主动融入社区治理,发挥“走街串巷”的优势,成为政策宣传员、安全隐患排查员和社情民意信息员,编织出基层治理的“新网络”。
绿色的“小灯塔”社工服务队,仿佛一盏明亮的灯塔,为社区居民指引着方向。社区与9家社会组织开展赋能项目,成立专业社工服务队,提供涵盖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社会救助、心理咨询等35条专业服务事项。打造“非遗泥坊”品牌,开展未成年人活动,构建“银龄项目”为老服务品牌,为“一老一小”提供多元化服务。通过“家中有爱”五社联动为民活动,帮助居民实现助人自助。
青色的“小禾苗”教育服务队,好像一株生机勃勃的幼苗,为社区的未来注入了希望。联合多所学校和教育机构,组建“小禾苗”服务队,打造“青春护航·梦在海昌”品牌活动。利用社区资源,打造“萌芽”农场劳动实践基地,让孩子们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深化结对关爱行动,打造“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平台,定期走访困境儿童,为他们送去关爱与温暖。
蓝色的“小雨伞”矛调服务队,如同一把坚固的雨伞,为居民遮风挡雨。社区整合网格员、三官一律、五老人员等力量,组建“小雨伞”矛调队工作团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矛盾纠纷,分类登记,按照风险等级预估机制和一站式服务矛调介入机制,形成问题、责任、整改三项清单办结机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目前,已累计吹哨160余次,受众达2000余人次,解决居民矛盾11起,调解率达92%以上,为253人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实现了辖区居民零上访率。
紫色的“小帆船”共建服务队,就像一艘扬帆起航的帆船,引领着社区驶向美好的未来。社区党委与12家单位以“合伙人”服务理念成立服务队,打造特色墙体、文化长廊和“一米花园”,开展公益捐书活动,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监测和走访慰问服务。截至目前,共打造45个项目,解决辖区公共基础改造17处、民生实事问题54件,让社区充满了爱与关怀。
海昌社区的“七色彩虹服务队”,将党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公共服务、便利服务、邻里服务有机融合,形成了“聚集式”家门口社区服务阵地。他们以实际行动,构建起“党建+服务+治理”的品牌,形成了“一社区多品牌”的基层治理格局,真正实现了为民服务“零距离”。
海昌社区党委书记夏妍表示:“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优化社区功能,总结提炼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延伸服务群众的触角,让‘七色彩虹服务队’的作用更加显著,让社区居民的生活更加美好。”海昌社区的探索与实践,为基层治理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样本。(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