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赣榆:特色规划绘制乡村振兴“三色图”
2024-12-19 17:09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丁新华 李硕  
1

中国江苏网12月19日连云港讯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近年来,赣榆区坚持规划引领,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绘制发展蓝图,让“红色”村庄更红、“绿色”村庄更绿、“蓝色”村庄更蓝,以特色规划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赣榆,这片黄海之滨的土地,是一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红色热土。在抗战时期,滨海区作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和后方基地,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留下了众多红色遗迹。战火的硝烟虽已远去,但红色精神却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

黑林镇大树村,这个曾经交通闭塞、发展滞后的村庄,如今已华丽转身。在镇村布局规划中,大树村被确定为以红色文化为特色的保护类村庄。依托丰富的山地丘陵和河流资源,大树村确立了以生态休闲和红色旅游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深入挖掘刘少奇旧居、115师部旧址、抗日子弟小学等重点红色资源,主动融入全区“一山一岛一馆一村”红色研学路线,同时结合蓝莓庄园、西瓜种植园、红桃采摘园等旅游资源,走出了一条“红色大树 绿色发展”的特色之路。

“一山一岛一馆一村”红色研学路线

大树村红色广场上抗日老兵为小学生讲述红色历史

在规划引领下,大树村形成了“两轴、多片区”的产业发展结构。新242省道和245省道产业发展轴,串联起农文旅服务区、红色旅游区和特色果林种植区。通过盘活红色资源、强化红色教育、赋能红色产业、扮靓红色村庄,大树村实现了红色文化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让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农民增收的“聚宝盆”。如今,大树村集体经济收入约5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

践行“两山理论,厚植生态底蕴

赣榆西北部的鲁东南低山丘陵与苏北黄淮海平原交接地带,地势起伏,山峦众多。这里有一批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的村庄,小芦山村便是其中的代表。

在村庄规划的引领下,小芦山村依托现有地形特征,形成了山、水、田、林一体的空间格局,营造出“背山、环水、隐林、眺湖”的独特景观意向。村庄不仅绿树环绕、环境优美,民居还保留了本地传统建筑特色,与50年代留存完整的水利设施相得益彰,宛如世外桃源。

村庄整体风貌

规划为小芦山村明确了发展路径,将第一产业提档升级,发展特色蓝莓种植和传统小麦种植,并依托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同时,利用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业,形成了“两轴三心,多片区多节点”的空间布局。在规划的指引下,小芦山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打造优美生态环境,促进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如今,村里已建成民俗馆、村史馆、党群服务中心,一个生态休闲农业村展现在人们眼前。

彰显海滨特色,留住海韵乡愁

赣榆东部沿海地区,一批村庄因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在发展浪潮中崛起。石桥镇韩口村就是其中的典型。

村庄整体风貌

韩口村临海而建,因渔而兴。在规划中,以渔港为龙头、村庄为依托、渔业为基础,配套建设了具有滨海风情的渔人码头和渔港服务区,为渔业生产和村民创业提供了平台。众多网红主播在此直播卖货,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创业。如今的韩口村已成为宜居、宜商、宜娱的现代化渔村。

渔民捕捞丰收的喜悦 电商直播中

村党总支书记尚庆富介绍,韩口渔港新村在编制规划之初就明确了“有特色、有品位、记得住乡愁”的定位,立足海洋资源禀赋,挖掘海滨特色,延续渔村文化脉络,优化渔业生产空间格局。

未来展望,融合发展谱新篇

赣榆区地形地貌多样,自西向东呈现梯次结构。未来,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赣榆区将聚焦高质量发展,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唤醒烟火蓝湾,塑造滨海风貌。围绕“204国道—402省道—海滨大道(228国道)”构建沿海环线,推进最美海岸线建设,助推沿海村庄发展,完善相关配套功能,突出海鲜文化主题,提振“口部经济”。

红绿融合发展,打造金色山林。围绕“红绿两条线”,串联“四镇十八村”,盘活红色资源,突显绿色本底,坚持农旅融合,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山海联动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围绕青口河、龙王河构建滨河生态景观环线,串联旅游要素资源,构建绿色生态共同体,实现生态保护和人文亲海的联动发展,带动沿线乡村振兴。

赣榆区正以规划为笔,绘制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丁新华 李硕)

标签:
责编:袁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