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深度融入青少年生活,如何引导儿童在技术浪潮中筑牢道德根基?2025年10月28日下午,由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南京市杨春基德育名师工作室、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分校方兴小学联合承办的“德育骨干论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训活动”在方兴小学方正楼五楼立人报告厅圆满落幕。来自杨春基德育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及鼓楼区三片区德育骨干论坛成员齐聚一堂,以“AI时代下儿童道德成长和发展指导”为主题,通过课堂示范、专题分享、情境研讨等形式,共探智能时代德育新路径。本次活动,由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德育研训员戴雪娟老师主持。
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党总支书记杨春基在致辞中,回顾了市区两级德育名师工作室在育人行动中的系列探索。他强调,工作室围绕“岗位砺行”开展了富有特色、富有成效的实践,并现场通过一段视频回顾了育人行动的精彩历程,展现了德育工作的创新活力。
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分校方兴小学党支部副书记陈宁对各位领导及德育骨干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期待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与片区同仁共学共研,在AI时代的德育探索中携手进步,共同书写育人新篇章。
课堂示范
AI融入班会,解锁德育新样态
两节聚焦活动主题的班会课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实践范式:
鼓楼区德育优秀青年教师、方兴小学帅亚楠执教《小主人的课堂进化:从课桌到云端》,以五年级课堂场景为核心切入点,课堂设计遵循 “体验 — 讨论 — 承诺” 三阶逻辑:先带领学生实际体验 AI 学习工具的操作与应用,感受技术为课堂带来的便捷;再围绕“AI时代课堂规则如何制定”组织小组讨论,梳理“合理使用工具、不替代自主思考” 等关键共识;最后引导学生参与“责任承诺签名”环节,将课堂共识转化为个人行动准则,在沉浸式参与中理解技术时代自主管理的意义,实现工具使用能力与良好习惯养成的同频共振。
南京市德育优秀青年教师、古雄小学王欢执教《智辩AI,做技术的小主人》,课堂以“情景体验+ 案例辨析+闯关挑战”为核心设计:通过模拟“AI 推荐信息辨别”“智能工具使用场景”等情景,让学生沉浸式感受AI的便捷与潜在风险;结合“AI生成作业争议”“过度依赖智能搜题”等真实案例,组织小组辨析AI使用边界;设置“AI认知闯关”环节,引导学生总结提炼“会提问、会思考、不依赖、不沉迷”四项使用原则。课程尾声,王欢老师带领学生制定个人“AI 小主人计划”,从“每日 AI 使用时长管控”“自主思考优先于智能搜索”等具体条款入手,帮助学生在实践层面树立正确科技观,切实提升数字素养,真正实现从“技术使用者”到“技术主人”的转变。
专业引领
评课分享,提炼育人智慧
班会评课环节,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银城小学陶晨老师以《以生为本 智启未来》为主题,从“主题立意、理论支撑、环节落地、德育实效”四个维度对两节课展开精准点评。认为帅亚楠老师的课在建构主义与具身认知理论的支撑下,从唤醒生活经验到课后“写AI成长小目标”,形成认知-体验-行动的完整闭环;王欢老师的课聚焦批判思维、强调责任伦理,精准切入AI 使用理性边界,将责任意识拆解写“AI小主人计划,并通过还原数学订正、信息存疑等四大痛点,“闯关”形式驱动深度对话,让AI素养融入学科语言。陶老师也建议此类班会课可增加学生与智能体现场互动环节增强参与感,设计分层任务让更多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结合“德育数字画像”技术,进一步追踪学生课后行为转化效果。
鼓楼区德育工作带头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附属小学副校长王征作《AI赋能,岗位砺行:儿童道德成长的新路径探索》专题分享。她围绕“岗位育人、儿童主角”核心理念,结合工作室多所成员校实践案例,提出三大AI赋能路径:
AI赋能“伙伴学习”:AI化身“智能顾问”助力方兴小学、金陵汇文中学(初中部)实现科学异质分组;作为“个性化陪练”深化石鼓路小学、南外河西一附小“儿童帮助儿童”效能;搭建“创意平台”激发北京东路小学“新闻60秒”等活动的群体智慧,让伙伴关系更科学、互助更精准。
AI赋能“岗位育人”:以“岗位学习+体验+服务”三位一体模式为核心,AI作为“创新工具”拓展金陵中学龙湖分校小学岗位实践边界;化身“决策沙盘”为金陵汇文小学“校园 CEO”等活动模拟复杂情境;通过“学生岗位实践表现系统”,帮助树人附小学生找到适配成长路径。
AI赋能“成长力行动”:强化儿童主体认同,在课堂中培育“我能行”的胜任感;依托金陵汇文小学“汇文CEO”、拉萨路小学“百步小当家”、古雄小学“消防宣讲”等活动,塑造“我要行”的担当精神;通过跨校“心理支持岗”、全员导师网、积极体验工作坊,筑牢“我能够”的品格自信。这一探索紧扣AI德育“生态性融合”趋势,为儿童道德成长提供可落地的实践框架。
情境研讨
分组聚力,破解实践难题
情境模拟环节,参会教师分小组,围绕三片区老师提供的真实德育情境展开深度研讨。青云巷小学严佳梅、紫竹苑小学安青、南昌路小学副校长王铭敏、科睿小学薛雪、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郑彦瑷、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余向军六位老师代表小组作分享,杨春基德育名师工作室成员、西善桥中心小学副校长虞红梅以及方兴小学杨光老师补充发言。
针对“小组合作中强势学生指责内向学生致合作僵局”“情绪化学生课堂失控冲出教室”等学生互动与情绪管理类情景,提出“情绪优先安抚+角色互换共情+规则重建约束”的应对思路;围绕“家庭监管缺失下学生长期不交作业、行为反复”“单亲妈妈加班致孩子作业拖延引发亲子矛盾”等家校协同类情景,探索“个性化行为契约+社区资源联动+家长赋能指导”的解决路径;面对“高年级学生隐性对抗(私下吐槽老师、偷改游戏时长)”等价值观引导类情景,设计“班风重塑班会+榜样示范引领+家校共识共建”的干预策略。
活动总结
理念更新,赋能成长之路
活动最后,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德研室主任陈莉总结发言,提出德育应以团结互助为根基,在教育中体现为学生各展所长、强弱互助,借小组合作与同伴帮扶让互助精神成为内在素养;在日常教学、作业反馈和实践中自然融入核心价值观,助力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同步塑品格、适社会、促进步;对待AI应秉持善用而非抗拒态度,将其作为德育工具,创新融入班级管理与德育活动,引领学生理性使用技术。此外,她强调德育是长期系统工程,需构建“校园—家庭—区域”协同育人网络,借定期沟通与资源共享让德育价值随时间沉淀,鼓励教师持续钻研德育理论与实践,突破保守思维,以专业成长护航学生全面发展。
AI赋能助成长,德育深耕守初心。本次德育骨干论坛,是新时代德育实践的一次聚力探索,更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一场思想交融。参会老师们将继续以匠心守护德育温度,以智慧破解育人难题,在引导儿童塑造高尚品格、涵养优良素养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聚力远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