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一首《赠别》,写尽了杜牧对扬州的缱绻深情。这位晚唐的“七绝圣手”,曾在扬州度过两年时光,留下诸多动人诗篇。字句如风,拂过明月桥畔,伴着年年生长的红药,在广陵城的记忆里荡漾千年。
沿着牧之先生的诗章,让我们走近这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古繁华,文脉悠长,扬州如一卷不倦的诗轴,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在此驻足咏叹,续写风流。

漫步瘦西湖,尽享江南水乡风情
Tips:
长堤春柳→五亭桥→二十四桥
位于扬州市区西南的瘦西湖,是扬州当之无愧的“网红旅游地”。这里以山水园林为骨架,融人文、历史与艺术于一体,是一座自然与匠心交织的江南名园。
早在唐代,诗人杜牧在扬州任职时,就曾以“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的诗句勾勒出此地的风雅轮廓。尽管那时“瘦西湖”之名尚未出现,但那份垂柳如烟、城水相映的意境,早已在此悄然生根。
不只杜牧,清代王士祯也留下过“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名句,描绘了瘦西湖一带的典型风光。
游览瘦西湖,很多人会选择将“长堤春柳”作为第一站。自入口延伸至小金山的长堤两旁,遍植桃柳,春来绿柳扶疏、桃色如霞,一路行来步步皆景,宛若走入江南诗画之中。
作为瘦西湖乃至扬州象征的五亭桥,是行程中不容错过的精华。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石桥,既如一朵盛开的莲花静卧湖上,又因横跨莲花堤而得名“莲花桥”。
沿着五亭桥向前徐行,二十四桥便渐渐映入眼帘。桥名取自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千古名句,漫步其上,仿佛能与千年前的诗人遥相对话,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诗意与朦胧。

除了经典景观,如今的瘦西湖也在不断焕发新的活力。景区于节假日推出主题快闪、非遗市集、游船实景演艺等互动活动,让游客在古典园林中感受现代创意的脉动,体验一场传统与时尚交织的文化之旅。

徜徉东关街,感受巷陌人间烟火
Tips:
东关街→个园→古运河
领略过瘦西湖的婉约风雅,不妨信步转往熙攘繁华的东关街,在寻常巷陌间,感受扬州市井的脉动与温度。
东关街,昔年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的枢纽,更是商业、手工业的荟萃之地。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百业俱全,人流如织,生意兴旺,至今仍可见当年繁华盛景。
步入东关街,仿佛走入一幅流动的民俗画卷。剔红漆器铺里,老师傅用刻刀在漆胎上走笔;古戏台上,昆曲婉转,“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声声入耳;巷口磨刀匠的砂轮飞转,火星四溅,竟比长安灯花更添几分热闹。眼前声色交织,引人遥想徐凝笔下“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意境。
如今的东关街,灯笼串儿从街首垂到巷尾,恰似“夜市千灯照碧云”的生动再现;转过牌坊,阵阵菜香扑鼻,又透出“柴门闻犬吠”般的家常暖意。雅俗交融,正是扬州最动人的魂。
穿过东关街,便来到清代盐商黄至筠所建的个园。此园坐落于扬州古城东北隅,以竹为名,以四季假山为胜。此园主人黄至筠,最是钦慕唐人风骨,特将四季诗情凿石为山。春山笋石,似有韦应物“微雨夜来过”的清新;冬山雪石,恍见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孤高。石不能言,却处处流淌着诗的韵律。

步出个园,古运河的夜色正待游人体味。这里流传着唐代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其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的诗句,也飘摇着唐代李绅《宿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的名句。
今日扬州,深入挖掘、彰显千年运河丰厚的文化资源,高水平培育打造世界级文化遗产旅游廊道,荟萃运河古今景观,评选建设扬州“运河十二景”,持续放大“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效应,通过串珠成链,推出古城古巷游、美食体验游、古运河水上游、博物馆研学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研学线路,让这条千年运河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彩。

寻访清代园林,触摸广陵千古文心
Tips:
何园→皮市街→平山堂
到扬州旅行,何园是不容错过的经典。这座始建于清代的古典园林,不仅以其精巧的建筑与布局闻名,更因深厚的人文底蕴而熠熠生辉。历史上,不少文人雅士曾在此驻足,园中一副楹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寥寥数语,勾勒出何园超然物外的意境,也道出了园主寄情山水、心向风雅的审美意趣。

从何园信步而出,不远处便是扬州的皮市街。这条形成于元代、因皮货贸易得名的老街,曾是明清时期南北皮货的重要集散地。如今,它已蜕变为一处融合非遗、老字号与文创、轻食的文艺街区。在保留历史肌理的同时,皮市街引入多元业态,打造出夜食、夜游、夜购等六大夜间消费场景,成为扬州文旅融合的一张新名片。
若说何园与街巷承载的是扬州细腻的生活叙事,那么平山堂则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历史高度。位于大明寺内的平山堂,为宋代文豪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取“远山来与此堂平”之意。如今登堂远眺,但见文昌阁灯火璀璨,漕河码头舟船往来,仿佛应验了杜牧“万艘龙舸绿丝间”的千年预言,古今交汇,意境悠远。
月色朦胧里,广陵城也把李太白“烟花三月”、徐凝“二分明月”、姜白石“淮左名都”都酿成了一瓮春醪。见此情此景,杜牧也提笔留新句:“十里笙歌非旧梦,二分明月是前身。重来莫问樊川(注:杜牧号樊川居士)老,且看扬州日日新。”
图片来源:扬州发布、瘦西湖景区、何园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周永金 苗慧)
监制:杭春燕
策划:戴军农 蔡炜
统筹:薛澄 许海燕 唐澄 唐磊 苗慧
文案:周永金
剪辑:方晴昊
包装:张浦励 吴家俊 郭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