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2025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正式揭晓,10位教师上榜。他们以赤诚扎根三尺讲台、以奉献赋能学生成长,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书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动人篇章,照亮无数学子的逐梦之路。即日起,江苏省教育厅教育宣传中心(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联合中国江苏网、“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共同推出“2025江苏教师年度人物”系列报道,生动展现新时代江苏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个人简介
徐海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她40岁赴海外留学深造,归国后将传统运筹学创新升级为“数智运筹学”。她将终身学习化作生命的底色,61岁在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上勇夺桂冠。她开发的具有原创性的冲突分析决策支持系统被10多个国家使用,首创“现代管理数学方法”课程获评江苏省研究生教育优秀课程、优秀教材、优秀案例。她致力国际化人才培养,推荐50多名师生赴国外访学,架起中外学术合作的桥梁。她个人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四十一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心中只有课堂,眼中只有学生”的赤诚情怀;终身学习化作生命的底色,花甲之年勇夺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桂冠;科研反哺课堂,用矢志创新精神和爱生如子情怀点亮学子前路;大爱跨越国界,架起中外学术合作的桥梁——她就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徐海燕。
三尺讲台的坚守者
执教四十一年,徐海燕始终以“新兵”自砺。从青丝到白发,她以“年年归零”的姿态书写着一位师者的匠心与深情。无论发生什么事,一旦踏入教室,她的心中只有课堂,眼中尽是求知若渴的学生。2021年手术前夜,她坚持录课至深夜;术后未愈,她又挂着引流袋走进教室,重返讲台。
2024年盛夏,年过花甲的她参加全国第四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并最终站上最高领奖台。大屏幕播放她的感言:“距离退休还有3年半时间,但我仍然愿意携手年轻教师继续前行,共同见证学生破茧成蝶的美丽瞬间。”全场师生为之动容。这段真挚的教育告白,是对她教学生涯的最高礼赞。这一年,她走进10多个全国和省级学会以及30多所高校讲学,她的教育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许多教师听完她的报告后感动不已,纷纷留言:“您让我们看到,教师不仅是职业,而且是一种生命状态。”“被您爱课堂、爱学生以及执着探索的教研态度所感动,更被您的学术学识和人格魅力所折服。”

终身学习的求索者
“想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成为更优秀的人。”多年来,徐海燕将终身学习演绎得淋漓尽致。怀着对教师职业的满腔热忱,2003年,已届不惑之年的徐海燕毅然决定前往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留学深造。七载寒暑,她潜心学问。2010年,她重归南航经济与管理学院,重返那方熟悉的三尺讲台,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教学与科研。15年来,她承担了13门不同课程的教学任务。面对全然陌生的领域,她迎难而上:为了将知识讲透讲深,她经常研读案例,在学院常常是第一个到达、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她说:“知识是有生命的,课程必须跟着时代呼吸。”她自学30余种软件,将传统运筹学创新升级为“数智运筹学”。叠叠手稿、张张讲义、行行批注,似年轮般镌刻着她对讲台不熄的热忱。而她的课堂,也早已成为学生心目中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一名学生毕业9年后仍深情感慨:“徐教授的这门课改变了我的人生。”
这些年,徐海燕在教育教学上收获了累累硕果:相关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讲的留学生“运筹学”课程被教育部和江苏省评为“来华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个人先后获得首届“南航巾帼十杰”、南航“良师益友——我最喜爱的导师”“最受留学生欢迎的教师”等荣誉。但是,和这些荣誉相比,她始终坚信,教师最大的魅力在于“一辈子有机会学习、进步、提高、完善”。
科教融汇的践行者
徐海燕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高质量论文90余篇,撰写的2部中英文学术专著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她的“推动冲突分析理论”在国内学术界广为传播,开发的“具有原创性的冲突分析决策支持系统”被10多个国家使用。
在徐海燕看来,科研必须为育人服务。她首创的“现代管理数学方法”课程获评江苏省研究生优秀课程、优秀教材、优秀案例。她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教材和课堂,指导学生开发了数智国防冲突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并借助该系统把数智国防知识传授给西藏、新疆等地区30多所中小学的学生。
学子逐梦的领航者
徐海燕对学生的关爱如细水长流般从课堂延伸至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她在团队中积极营造“家”文化,把团队成员看作家人,常常对年轻教师说:“把学生培养好,是教师最重要的责任。”她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每当学生遭遇困顿、彷徨无措时,徐海燕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曾有一位农村学子,首战考博成功却因家属患病无奈放弃深造,次年再考却遗憾落榜。徐海燕毅然决定招收这名学生为科研经费博士,为此需承担十余万元的经费,她却未有半分迟疑:“我来承担!这或许能改写一个学生的命运。”
她将学生就业视为己任,常常亲自奔走于企业之间,为毕业生逐一推介,令招聘方惊叹:“从未见过如此尽责的导师,你的学生真幸运呀!”徐海燕曾被《中国科学报》报道为“幸福指数爆棚的‘普通’教师”,她与学生的故事激励着一届又一届的南航学子。在她的带领下,团队用爱筑“家”、以“家”传爱,被评为南航“五好”导学团队、“感动南航”年度团队、首批“百强创新团队”。
大爱无疆的传递者
徐海燕致力于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推动南航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的重要桥梁。经她倾力推荐,50余名师生得以远赴加拿大访学深造。临行前,她总是殷切叮嘱他们要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她积极促成她的博士生导师HIPEL教授与中国合作,HIPEL教授因此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并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成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一位外籍院士。她曾3次牵头承办国际学术会议,以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广阔的国际化视野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称赞。
“若有来生,还当教师!”徐海燕用四十一年诠释了这句话的分量。在她心中,课堂是最荣耀的舞台;在她眼里,学生是最美好的风景。以匠心守初心,以深情铸师魂,她让教育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而是生命与生命的彼此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