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伴花中医药人工智能实践团”的12名志愿者跨越山海,在广西大平瑶族乡民族学校开展了一场融合科技与中医药文化的暑期夏令营支教活动。志愿者们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承、民族团结”为宗旨,通过多元课堂、文化体验等形式,为瑶乡学子播撒知识种子,在大山深处书写了一段别样的青春篇章。

多彩课堂:AI与中医药融合创新
本次活动精心设置了AI启蒙、中医药文化、自然科普、养生功法等丰富课程,有效拓展了青少年的知识视野,提升了综合素养。
数字世界探秘,培育科技素养
课堂上,志愿者们通过编程启蒙、图形化编程等趣味教学,引导学生们在 “闯关任务” 中感受代码逻辑的魅力;Word排版、视频剪辑、PPT制作等实用技能教学,助力学生运用技术工具实现创意表达;特别是与“ASRPRO”芯片的“语音对话”互动教学,生动揭示了硬件与外设的工作原理,激发了学生们探索智能硬件奥秘的兴趣。




传承岐黄智慧,习练养生功法
传统养生功法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太极拳的行云流水与八段锦的舒展畅达,通过“招式接龙”等趣味形式进行传授。学生们在连贯练习起势、云手、收势等基础动作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技能要领,更深刻体会到“以形导气”这一传统养生智慧的精髓。


厚植文化根基,筑牢安全防线
成长教育课程着重从文化传承与安全自护两方面夯实学生基础。志愿者们通过讲解“春种秋收”蕴含的农耕文明智慧、辨识“桂十味”等道地药材,加深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手工拼贴画、国画等实践课程,则引导学生在亲手创作中感悟传统艺术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安全教育环节内容丰富实用,涵盖溺水救援实操演练、电信诈骗情景解析以及防范校园欺凌等。志愿者通过互动性强的情景模拟与实践教学,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团结互助意识,将珍爱生命、防范风险的观念深植于心。




文化体验:中医药国粹薪火相传
为深化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实践团精心开设了耳穴埋籽、推拿火罐、穴位养生等系列体验课程。通过理论讲解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学生们亲身体验了“以指代针”的独特技法;艾灸、刮痧等传统理疗方法的现场示范与互动,有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其从观摩走向实践,切身感受中医养生的实效与魅力;在草药茶饮调制、中药香囊缝制、芝麻丸手工制作等环节,学生们通过嗅闻辨识、亲手操作,多维度感知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营养食疗》知识讲座的引入,进一步普及了科学膳食理念,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生活方式。




民族同心:瑶乡瑰宝凝聚团结
支教期间,实践团在当地驻乡干部陪同下参观了瑶族文化传承馆。该馆秉持“保护·传承·创新”理念,系统展示了瑶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成员们认真学习了瑶族1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唢呐瑶鼓等传统音乐、绚丽多彩的民俗服饰、精妙的竹刻弩机制作技艺,以及“非遗+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这场沉浸式的文化考察,不仅增进了成员们对瑶族文化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的深刻理解,更深化了大家保护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次支教活动实现了“教学相长”的双向赋能。通过“代码编程”与“本草智慧”的跨学科融合课程,为瑶乡学子拓宽了认知边界,激发了创新思维,同时锤炼了成员自身的融合创新能力。深入民族文化馆的实地探访,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实践中生根发芽。从严谨细致的备课授课,到高效协同的团队合作,成员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的深刻内涵——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希望的播种者与民族优秀文化的薪火传承者,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