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5月6日至7日,又一台精彩的校园戏剧作品——南京理工大学原创话剧《献身》登上江苏大剧院戏剧厅舞台,艺术再现了南理工七十年峥嵘岁月,展现一代代南理工人“强大国防、繁荣祖国”的使命担当,为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获奖作品成果转化暨高校优秀作品展演活动增添了绚烂的色彩。该剧以真实人物故事为脉络,通过师生同台演绎,将校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赢得社会各界观众的热烈反响。

《献身》以南京理工大学建校70年历程为蓝本,分六幕呈现“哈军工”血脉传承、炮兵工程学院扎根南京、国防科研攻坚等历史篇章。剧中再现了“中国火炸药之王”王泽山、99式坦克“独臂总师”祝榆生等人物事迹,生动刻画了南理工人献身国防、科研报国的精神图谱。
“这部剧不是虚构的传奇,而是一代代前辈用生命书写的真实。”该剧总策划、南理工艺术与文化素质教育部主任王卫平表示,创作团队坚持“唯实唯真”,从校史档案中提炼素材,力求还原历史原貌。剧中场景跨越五个时期,涉及百余名角色,均由师生共同演绎。“南理工的故事,南理工人最能感同身受。”

参演师生中,既有“00后”本科生,也有在校工作十余年的教师。机械工程学院大三学生王海天饰演弹药专业先驱李中华,巧合的是,他与角色同专业。“以前对校史了解不多,但排演中,我深入了解到角色原型李学翰教员呕心沥血搞科研的故事,深受震撼。”他说,“我们演的不只是角色,更是传承。”
化学与化工学院陈少轩饰演朱钢(原型“独臂总师”祝榆生),他感慨:“老一辈即使身躯残缺,仍以一颗完整的心献身国防。这种血性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专业使命。”自动化学院辅导员李鹏程饰演岳法同,通过虚构人物的视角串联校史变迁。他坦言:“校风中的‘献身’不是口号,而是通过兵器博物馆等校园军工文化实景,以及这部和英雄前辈面对面的话剧,潜移默化刻进学生心底。”
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王琪琛饰演周立峰(原型为“中国火炸药之王”王泽山院士),他讲到:“即将耄耋之年的王院士如今仍坚守在科研一线,他‘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精神深刻鼓舞着每一位南理工师生,激励我们大力弘扬‘哈军工’光荣传统,继续服务国防,研究军工!”

“脱下军装,我们依然是兵!”剧中“脱军装”一幕引发强烈共鸣。曾亲历军改的观众邵先生含泪表示:“这种真实的情感冲击,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王卫平主任强调,该剧是“大思政课”的创新实践:“用青春演绎青春,用热血唤醒热血,这才是最有效的价值观传递。”
演出落幕时,掌声持续近五分钟。许多观众注意到,演员谢幕时仍带着未擦干的泪痕。“他们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燃烧自己。”市民张海涛被新时代大学生的朝气所感动,他说:“话剧《献身》深深震撼了我,年轻人不论什么专业、什么岗位,都应该立下伟大志向,朝着自己的理想勇敢前进。”

据悉,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获奖作品成果转化暨高校优秀作品展演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主办。本届大学生戏剧展演获奖作品成果转化不仅包含往届的精品剧目及高校优秀作品,还特别推出一系列艺术普及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4场昆曲主题活动。4月26日,校园青春版《牡丹亭》也在江苏大剧院惊艳上演。通过学生展演,“大戏展”这一大学生戏剧品牌活动从校园走向大众,越来越多社会各界人士走进剧场观看学生们的演出,感受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据介绍,《献身》已演出十余场,吸引超2000名观众。王卫平透露,剧组计划在校庆80周年时推出升级版,“南理工未来十年必将诞生更多动人故事,这部剧会随之成长”。目前,学校正制定传承计划,通过“老带新”确保剧目常演常新,让“献身”精神代代相传。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以戏剧之力,为新时代的“献身”精神写下生动注脚。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高利平/文 王悦谋/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