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快看军舰从江面上驶过来了!”4月21日,江苏泰州,长江江面泛起银白航迹,导弹驱逐舰南京舰与导弹护卫舰六安舰劈波斩浪而来,靠泊泰州国际集装箱码头,这是人民海军现役舰艇首次回到海军诞生地。

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6周年,江苏连云港、太仓也分别迎来了海军舰艇开放——这是人民海军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舰艇开放活动的一部分。这几天,以钢铁战舰为纽带,市民群众与海军官兵舰上舰下融洽热烈互动,人民海军的生日也成了城市的节日。

两舰回“母亲城”走亲戚
4月22日上午,各界代表登上南京舰与六安舰参观。“今天参观了军舰,特别震撼,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泰兴市襟江小学一年级(2)班学生邵景汶激动地说。

舰艇开放日期间,市民们每每早早在码头排起长龙。当厚重的舷梯缓缓放下,人群按批次登上舰艇,指尖触碰先进的武备,目光掠过精密的设备,惊叹声此起彼伏。随舰水兵讲述惊心动魄的护航故事,引得观众掌声雷动。据介绍,南京舰2018年入列海军,是我国自主建造的某新型导弹驱逐舰,舷号为155,隶属东部战区海军,2021年远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创下全程不靠港休整、海上连续奋战185天的新纪录。
精彩的活动在两舰抵达前就已热闹开场。4月18日晚,泰州大剧院座无虚席,海军大型交响管乐音乐会《巨浪》震撼上演。舞台灯光渐亮,海军军乐团奏响《红旗颂》《钢铁洪流进行曲》,激昂旋律瞬间点燃全场;《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等海军经典歌曲响起时,观众自发摇动手中的五星红旗,红色海洋与舞台灯光交相辉映。压轴节目《巨浪》融合交响音乐与海战影像,当屏幕中航母战斗群破浪前行,现场爆发雷鸣般的掌声。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大二学生李佩瑶激动地说,“近距离感受海军军乐的恢弘气势和人民海军的昂扬风采,这是最生动的国防教育课!”

军乐团还走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和金融广场,开展行进式巡演。观众点唱《团结就是力量》《强军战歌》,乐手们即兴演奏,指挥家带领全场大合唱,激昂的歌声回荡在城市上空。美术馆内,“走向深蓝”退役军人书画展以艺术笔触描绘海军奋斗历程,从甲午海战的悲壮画卷到航母出海的宏伟图景,让参观者在墨香中感受波澜壮阔的人民海军发展史;军事专家的海防教育宣讲场场爆满,结合南海局势、舰艇知识的讲解,让群众深刻理解“有海无防”的历史之痛与新时代海军的使命担当。“这些活动能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国防的重要性。”市民丁女士带着孩子多次“打卡”海军节系列活动。

除了面向公众开放。两舰还将组织官兵参观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当地企业和杨根思烈士陵园。同期将开展三场海防教育宣讲活动。“利用舰艇开放日开展国防教育,是最生动、最直接、最能深入人心的教育方式。”泰州市国防教育负责人高宇彤说。

为迎接两舰,泰州市举办“战舰回家乡”欢迎仪式,泰州邮政还精心设计了“战舰回家乡”纪念邮折,设立临时海军主题邮局,邮折封面主图为劈波斩浪的南京舰、六安舰,背景为人民海军诞生地——泰州白马庙旧址。邮折内页邮折配套设计纪念封和纪念明信片各两枚,主图分别选用南京舰、六安舰照片,并加盖“白马楼”“海纪馆”纪念邮戳。

“以海军文化为纽带深化国防教育,构建起新时代的国防教育矩阵,是向海军致敬,也是传承红色基因。”泰州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主任商喜说,泰州市将深入挖掘“海军诞生地”的红色资源,创新打造“海军文化+”国防教育模式。
郑和舰第三次驻泊“第二故乡”太仓
4月21日上午,在龙狮共舞、锣鼓声声中,海军郑和舰缓缓停靠太仓港润禾码头。10时许,银灰色的军舰上,学员、舰员们整齐列队,向岸上迎候的市民群众招手致意。这艘以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名字命名的远洋训练舰,第三次靠泊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太仓,并将在这里驻泊4天。

当天,郑和舰向公众开放。舰上悬挂着各色旗帜,迎风猎猎。在一派喜庆热烈的氛围中,当地师生和机关代表登舰,参观教练作业室、驾驶室、海图室、前甲板。84岁的周振昌曾是东海舰队某鱼雷快艇中队中队长,他振奋地表示:“在家乡感受军舰风采,心情很激动!国家强大了,海军也强大了。从近海到远海,不断出海走出国门,我为在大洋上都有我们国家的航迹而感到骄傲和兴奋。”

郑和舰的航迹是周老感慨的生动注脚。这艘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日81为舷号的军舰,主要承担海军院校学员海上实习训练任务,已出访29个国家,航迹遍布世界三大洋六大洲,安全航行57万余海里,相当于绕地球26圈,是中国海军单舰航程最远、在航率最高、所经港口和出访次数最多的舰艇之一。

战舰是城市的名片,城市是战舰的故乡。2004年7月,纪念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之际,太仓与郑和舰签订双拥共建协议。21年来,军地互动频繁、交流密切。2011年,郑和舰首次靠泊太仓;2017年,郑和舰在服役30周年纪念日之际第二次靠泊太仓。每逢八一、建军节、新春佳节等重要节点,城舰双方“互送祝福”,太仓市还多次到郑和舰停泊地开展“城舰共建”。
时隔8年,郑和舰回到共建关系最早、军地友谊最深的“第二故乡”太仓,郑和舰有关负责人表示,“郑和舰服役38年来,离不开太仓市父老乡亲的鼎力支持,与太仓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信有太仓人民做坚强后盾,郑和舰官兵定能忠诚履行使命、矢志奋斗强军。”太仓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太仓将一如既往支持郑和舰的建设发展,当好“大后方”,让双拥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

据悉,郑和舰靠泊太仓期间,军地双方将围绕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6周年开展多种多样的双拥共建活动,包括启动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系列活动,舰艇官兵参观太仓博物馆、娄江新城规划展示馆等。4月21日下午,作为系列活动之一,郑和舰城市国防教育活动在郑和公园举行。郑和舰官兵为大家带来诗歌朗诵,他们感情真挚,或激情澎湃,或深情婉转,表达了对伟大航海家郑和的崇敬和对祖国的赞美。太仓市港城第二小学学生刘雅楠拿着自己画的一幅画说,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要传承郑和精神,发扬开放包容精神,做文明发展的小使者。
讲好军舰上的“国防教育课”
4月23日,海军驻连云港某部也将举办“军营开放日”活动,与连云港市民相约连岛,共话强国强军事业。

开放日的重头戏是舰艇展示。为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开展,早在两个月前,连云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就启动了专项“护航”服务,协助部队制定参观路线、设置安全标识、设计互动环节,做好交通疏导、接驳保障、安全预案和协调地方医疗、后勤等保障资源。同时,组织全市退役军人、中小学生、军属代表等登舰参观,今年还首次采取“线上云预约+线下专窗”双通道模式,协调有关部门网上发布预约指南,开通分时段舰艇参观预约服务,优化群众体验。

“军营开放日”当天,军地双方创新打造“海上国防课堂”,重点构建沉浸式体验场景,向港城市民宣传海洋海权意识。码头设置有航海体验区,集中展示旗语、绳结、警棍盾牌操、军械装备等;在舰艇甲板上,由舰长、舵手讲述搏击大洋故事。海军政策宣讲专场还将向军属、群众普及拥军优抚、就业创业等政策。

连云港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开放日活动结束后,将继续深挖海军文化资源,把开放日的热度延续到双拥工作中,不定期组织退役海军官兵走进中小学开展旗语、绳结等特色课程教学,挖掘退役军人志愿者先进典型,为开展国防教育储备人才,助力构建尊崇军人、关心国防的浓厚氛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