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逐“绿”,“风光”无限
2024-12-07 06:53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徐冠英 杨易臻  
1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

城如其名。这座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首府城市,山水相依、草原辽阔,天蓝景美、绿色绕城,是我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一颗明珠。今年前三季度,呼和浩特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高于自治区、全国平均增速。

2023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呼和浩特中环产业园考察时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呼和浩特如何走绿色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10月上旬记者实地调研,感知青城逐“绿”的脉动。

绿色能源推动产业发展

位于赛罕区的中环产业园,是党的二十大以来总书记考察的第一家位于西部地区的科技产业园区。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光伏级硅材料生产基地、内蒙古自治区领先的锂电池材料生产基地。

在内蒙古鑫华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展厅,散发金属光泽的电子级多晶硅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电子级多晶硅的生产,是一件非常‘纯粹’的事情。我们把99%的工业级冶金硅,提纯至‘12个9’,也就是达到99.9999999999%的纯度。”公司技术总监吴鹏很自豪,“我们的电子级多晶硅年产1万吨,产能中国第一、全球前三。”

电子级多晶硅是半导体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经历制成单晶硅、硅片等工序后,最终生产出各类芯片,完成从“一粒硅到一颗芯”的蝶变。小到手机、大到汽车,都少不了电子级多晶硅这个“基石”。将电子级多晶硅提纯到“极致”,解决产业链前端“卡脖子”难题责任重大,鑫华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2009年起步的中环产业园,已完成多期项目建设,累计投资超过532亿元。在呼和浩特,中环产业园以及华耀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硅材料从原料端向下游延伸,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呼和浩特市发展改革委介绍,该市积极培育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现代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等六大产业集群。去年,六大产业集群共完成产值2430亿元,同比增长11%,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90%。

在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方面,该市重点推动光伏级、电子级硅产业链“双联”驱动发展,今年共推进94个项目,总投资1831.68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370.2亿元。

产业聚链成群,离不开绿色能源的支撑、推动,也促进了绿色能源的消纳。呼和浩特市发展改革委主任伊德尔介绍,内蒙古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具有绿色能源优势。呼和浩特加强电源侧、电网侧和负荷侧“三侧互动”,可以提供“绿电、便宜电、稳定电”。今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文,同意呼和浩特实施“绿电消纳示范基地”项目。该市已规划800万千瓦风光新能源项目,配套相应的电网、储能设施,为新落地产业项目供给充足、稳定的绿色电力,实现新增用电负荷的“绿电替代”。预计2025年,呼和浩特全市新能源装机将突破1000万千瓦,构建起4000万千瓦的绿色电力消纳示范基地。“我们强调绿色电力的广泛应用,希望整个城市朝着使用绿色电力的方向发展。”伊德尔说。

绿色算力服务全国各地

呼和浩特在北纬40°到42°之间,气候凉爽,有利于数据中心的自然散热,可大量节约用电成本。气候条件与绿色能源优势叠加,让呼和浩特将算力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

在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内蒙古中科超算科技有限公司的机房内蓝光闪烁,几千台服务器高速运转。该公司运行的一期项目“内蒙古超级大脑”,部署300多个机柜,上线3000多台设备,已为国内科研院所的3600多个科研任务提供超算服务。该公司项目商务经理李妍介绍,二期项目“九州智算中心”已启动建设,计划部署超过2万P的智能算力,服务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

和林格尔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曹占伟介绍,2017年和林格尔新区成立后,就把算力设施建设当作发展重点。2022年,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全国规划建设10个数据中心集群,和林格尔集群是其中之一。作为该集群的核心区,和林格尔新区把握机遇,算力产业跑出加速度。

和林格尔新区先后引进国家部委、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互联网头部企业等单位的35个数据中心项目,与国内25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建立直达链路。5毫秒、15毫秒、20毫秒,是数据从和林格尔新区传输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所需时间。5毫秒可满足京津冀的实时性算力需求。记者发稿前获悉,截至10月底,和林格尔新区服务器装机能力超过150万台,算力总规模3.17万P,其中智能算力占比高达94%。值得一提的是,数据中心用电中,绿电占比达83%。

强大的算力底座,不仅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绿色算力,也推动当地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和林格尔新区打造数据产业、模型训练推理、运营运维、信创适配和算力应用“五大基地”,现有30多家数据加工处理企业、“华为北方基地”等大项目,还有一批通用大模型落地训练。

随着算力产业发展,数据交易也在起步。今年6月,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在新区启动运营。记者现场采访时,该中心副总经理樊宇雄介绍,中心汇聚240多家数商,整理240多款数据产品,涉及能源、农业、乳业等领域的细分场景。到11月底,数商增至280家,数据产品增至328款。

目前,呼和浩特形成了以数据中心为基础、云计算为支撑、绿色算力为方向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格局。6月,在2024中国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上,该市被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授予“中国云谷”称号。呼和浩特并未就此满足,而是立志“打造最强绿色算力供给者”,从“中国云谷”迈向“世界算谷”。

绿色草原孕育优势产业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万亩草原生长出享誉全国的“奶罐子”。呼和浩特孕育了两个稳居全球乳业前十的企业——伊利、蒙牛。

乳业,“老牌”传统产业,如何运用新兴技术提质升级?

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伊利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住着近万头奶牛。推料机器人、饲喂机器人、清粪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各司其职;物联网技术加持下,牛舍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精确可控;智慧牧场系统可实时掌握奶牛的产奶量、采食量、运动量等情况。隔着透明玻璃,记者看到,转盘式挤奶设备上,80头奶牛各就各位,全智能挤奶机器人高效运转,完成一轮挤奶仅需8分钟。鲜奶被迅速冷却到2℃—4℃,再注入恒温仓、奶罐车,两小时内就能到达加工厂。

在伊利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鲜奶经过分离、均质、超高温灭菌等处理后,通过密封管路输送至灌装车间,灌入容器后被输送至包装车间。包装车间流水线上,牛奶盒如瀑布般快速“流动”,机械臂有条不紊地搬运、码垛。这里日处理鲜奶能力达6500吨,引进全球领先的“利乐包”超高速灌装机,灌装速度达到每秒11包。技术、工艺不断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员使用,也降低能源消耗。例如,仅取消“预巴氏”环节,每天节省能耗就相当于930个四口之家每天的用电量。

在呼和浩特,全国唯一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去年年底开始实体化运营。该中心链接10名院士、100多名高级行业专家等资源,堪称中国乳业“最强大脑”。聚焦奶牛育种、功能原料开发、乳品工艺与装备、乳品安全与品质等主题,中心目前开展238个科研项目。

生物医药也是呼和浩特的传统优势产业。生物医药集群以生物疫苗、生物发酵与制药、中医药(蒙医药)等细分领域为主要方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链主企业”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兴建的产业园内,设有3个国家级实验室、6个研发平台以及全球首家动物疫苗智能制造工厂。

金宇生物研发经理张贵刚告诉记者,动物疫苗研发已步入第三代,即mRNA疫苗研发。与传统疫苗相比,mRNA疫苗不仅主要成分有变化,还在研发中应用了AI大数据模型设计,具有广谱性,且抗病效果更好。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前行。拥有金宇生物、必威安泰、金河佑本、华希生物等4家动物疫苗生产企业的呼和浩特,已成为全国动物疫苗重要生产基地。

记者手记 >>>

听懂“只要两小时”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中的敕勒川草原,就在呼和浩特。

听呼和浩特的同志介绍,敕勒川草原曾遭到破坏,当地蒙草集团借助科技力量进行修复,让万亩草原绿色重现。

这些年,变化喜人的还有城市的经济图景。立足资源禀赋,坚持绿色发展,呼和浩特全力培育六大产业集群,优化了经济结构,扭转了首府“二产不强”的局面。如今,这里既有全球叫得响的乳业、全国出名的算力,也有商业航天等在内蒙古自治区领头的产业。

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区位”二字。呼和浩特是连接东北、华北、西北的重要枢纽,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也是我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多位采访对象在不同场合说到的“高铁到北京,只要两小时”,让呼和浩特的区位真切可感。

区位优势要转化为发展优势。呼和浩特既主动融入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启动“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为本地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采访了呼和浩特追“新”逐“绿”之举,记者也听懂了“只要两小时”里的发展信心与决心。

记者 徐冠英 杨易臻

标签:
责编: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