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五个一工程”奖揭晓,江苏获奖作品主创:奏时代之歌,走创新之路
2024-12-06 06:58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顾星欣 王慧 周娴  
1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表彰决定,对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其中,江苏省委宣传部获“组织工作奖”;江苏5部报送作品获“优秀作品奖”,分别是江苏省委宣传部报送的扬剧《郑板桥》,江苏省委宣传部联合山东省委宣传部报送的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江苏省委宣传部报送的网络文艺《滨江警事》(第1部),江苏省委宣传部联合安徽省委宣传部报送的广播剧《彩虹路上》,江苏省委宣传部联合澳门中联办报送的歌曲《盛世莲花》。

本届获“五个一工程”奖的105部作品是从各参评单位报送的1068部作品中经过层层严格评审程序精选而来,充分反映了我国近两年来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的丰硕成果。近年来,江苏不断优化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的生态环境,聚力打造先进创作生产体系,深入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努力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由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创作演出的大型新编扬剧《郑板桥》,集结国内一流主创团队精彩呈现,由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罗周执笔,一级导演韩剑英执导,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所长李政成主演。古老的剧种,传奇的人物,动听的旋律,精彩的表演,塑造出具有现代审美意象的不媚权贵、体恤百姓、平易近人、清正廉洁的郑板桥形象。

两年来,扬剧《郑板桥》演至南京、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已演出约50场,所到之处均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我们始终把精品创作作为工作目标,这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对于扬剧而言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给了我们极大鼓舞和激励。”李政成表示,万丈高楼平地起,传统戏曲只有做好坚实的传承,才能更好地创新发展,“近年来,扬剧一手创作精品、一手培养艺术人才。我们陆续创作了《阿莲渡江》《子胥过江》等新编戏,以及《千里江山》《六道图》等小剧场作品。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的表现主体和服务对象,潜心创作、悉心打磨,创作出更多富有时代精神气质、彰显时代信仰之美的文艺作品献给观众。”

本届“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由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企业京西文化领衔出品,此前获得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主演也凭影片获得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作为一部耗时9年多打磨而成的巨作,《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不仅实现了电影工业化的升级,还完成国产电影对神话史诗类的拓荒。该电影导演乌尔善说,中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神话史诗的类型电影很少,电影创作需要这样开拓性的尝试。他希望以当代的观点重新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以先进的电影技术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作为一部“苏产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体现了江苏电影立足“大时代”讲中国故事的思路。近年来,江苏还建立了“重大电影制作生产服务机制”,对电影的扶持奖励政策覆盖从立项到拍摄、制作再到上映的全流程。据悉,定档于2025年大年初一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在视效的复杂性方面将迎来升级。

网络文艺《滨江警事》是擅长警务题材写作的南通网络作家卓牧闲推出的又一部力作,他以其一贯擅长的叙事技巧,从一名基层水警成长经历视角,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长江航运治理和沿江经济大发展、生态大保护。卓牧闲坦言,在书写长江基层治理工作鲜活事迹的同时,更想通过描写“非典型”警察韩渝的成长经历,串联起海事、航道、渔政、海关、边检和水利等部门基层干群的群像,将他们的无畏、奉献、坚守的精神呈现在世人面前。

卓牧闲曾在司法战线最基层工作。创作时,他深入体察现实生活,紧贴当下生活现场,从中萃取题材。在一线搜集素材的过程中,卓牧闲深刻体会到了水警工作的艰辛和危险。“夏天,执法艇的甲板被烈日炙烤得能煎鸡蛋。冬天,江风凛冽,寒冷彻骨。长江无风三尺浪,一个不慎就可能落水,执行任务跳帮攀舷时更是危险重重。但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之下,老一辈长江水警始终坚守岗位,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维护长江及岸线治安。”《滨江警事》的创作历时两年,对于卓牧闲而言,也是被水警不断感动的过程,“水上基层民警几十年如一日,在惊涛骇浪中默默坚守岗位,守护一江春水向东流,让我的内心始终涌动着无尽的敬意与感动。”

原创广播剧《彩虹路上》由常州市委宣传部、宣城市委宣传部等联合制作。这是从“生活的汪洋”中打捞出来的真实案例,讲述了苏皖交界处有一座伍员山,山这边是江苏的彩云村,山那边是安徽的虹桥村,两个村落共着一座山、同饮一溪水,30年来两村携手探索致富路的故事。

该剧编剧袁连成从事舞台剧创作已有几十年,擅长农村题材写作,《彩虹路上》是他首次创作的广播剧。在袁连成看来,还原真实可感的乡村生活是《彩虹路上》成功的关键。主角常小舟的原型就是溧阳农村的一名青年基层干部,角色同时又是几个原型的艺术组合体。袁连成说,生活是创作的重要源泉,挖掘平凡生活中蕴藏的深刻内涵进行艺术化创作,才能让人物个性“立起来、活起来”,令人们产生共鸣。

不同于舞台剧,广播剧是听觉艺术,以人物对话推动剧情发展。在编剧过程中,袁连成跳出传统广播剧的写法,将富有轻喜剧色彩的舞台剧风格和平实自然的广播剧风格相融合,让观众在听觉上感到轻松愉悦,再通过一重重的喜剧冲突形成戏剧张力和艺术审美。同时,这部广播剧中还融入了黄梅戏、锡剧等地方元素,让乡愁有了着落,又让乡村景象有了活态。

25年前,一句“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湿润了无数国人的双眼;25年后,歌曲《盛世莲花》中的一句“你是我永世的姓氏啊!我爱你以忠贞、以信念!”再次激荡起人们内心的情感,令人心潮澎湃。由无锡交响乐团、澳门文化推广协会联合出品的歌曲《盛世莲花》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推出,整首歌以舒缓优美的旋律、清丽新颖的歌词,将内地与澳门血脉情深的深厚情感娓娓道来。

中国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无锡交响乐团音乐指导李劭晟担任了《盛世莲花》的作曲。在他看来,一首歌曲要打动人心,必须做到大背景小角度、大情怀小切口。歌曲《盛世莲花》以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莲花为“题眼”,将“长安万户”“李白思乡”“东坡诗眼”等融入华夏文明血液的经典元素与如今澳门的东望洋山、濠江两岸崭新容颜加以糅合,构造出带有韵律的影像画面和跨越时空的情感维度,表达了澳门与祖国同根共荣、血脉相连的深厚情感。

“整首歌的创作一气呵成,每一个音符都是自然流淌而出。”李劭晟巧妙地将民族音乐调式与传统戏曲、流行音乐、交响乐等音乐语汇相融合,并将粤剧、京剧唱腔与念白穿插运用,使得整首歌曲焕发出崭新的艺术品格。歌曲《盛世莲花》发布后,迅速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烈反响。“太好听了,我爱你,中国!”网友的留言让李劭晟倍感欣喜:“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与内地守望相助、携手并进,希望这首歌能激起更多人的家国情怀,唤起更多人的共鸣与自豪。”

记者 顾星欣 王慧 周娴

标签:
责编: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