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迁徙进入“早高峰”,新老“朋友”相聚东台条子泥 ——更多飞羽精灵,为这片湿地而来
2024-12-04 07:1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程晓琳  
1

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日迎来一群“老朋友”——丹顶鹤。11月下旬是丹顶鹤的迁徙高峰期,每年有400—600只丹顶鹤在这里过冬,一直停留到次年3月。除了丹顶鹤,盐城黄海湿地以其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成为以鹤类、鹳类、雁鸭类、鸬鹚类为主的鸟儿“越冬天堂”。

候鸟迁徙迎来“早高峰”

“看!那是卷羽鹈鹕!”“明星鸟类”就出现在眼前,让来自上海的观鸟爱好者裴鹏和队友们欣喜万分。“这是我第一次来盐城观鸟,就观测到110多种鸟类,其中不乏白鹈鹕、小青脚鹬等珍稀鸟类。”裴鹏兴奋地表示,“卷羽鹈鹕在东亚种群中只有不到200只,这次我们在条子泥就观测到40只左右,也算是我们这次观鸟的‘高光时刻’。”

观鸟,就像是打开一扇与自然对话的窗户。天气渐寒,东台条子泥湿地愈发热闹起来,候鸟迁徙出现“早高峰”,冬季“观鸟游”也逐渐升温。迎风振翅的海鸥、优雅踱步的东方白鹳、四处觅食的反嘴鹬……“条子泥720”是我国首个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反嘴鹬、卷羽鹈鹕、白琵鹭、黑脸琵鹭、东方白鹳等鸟类在这里栖息,吸引大批观鸟爱好者前来寻觅“空中精灵”。

近日举办的“盐城条子泥杯”全国观鸟邀请赛,吸引全国10多个省市的观鸟爱好者前来参赛。参赛者需在两天内,沿着条子泥大堤、720高地、“一万亩”栖息地、川水湾新修复湿地等一路行进,尽可能多地观测并记录鸟类。最终,参赛队伍共记录到鸟种184种,用数据印证了条子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完好度。

“正当我们拍红隼的时候,一群灰鹤从头顶飞过。”来自湖北的“资深”观鸟爱好者马国飞表示,到条子泥观鸟“压力不小”。“我日常以观测林鸟为主,在以水鸟著称的条子泥,宛若‘旱鸭子’下泥。”没想到,两天的观鸟收获颇丰,在条子泥720高潮位候鸟栖息地附近,他和队友观察到大杓鹬、白腰杓鹬、灰鸻、黑嘴鸥、红颈滨鹬、半蹼鹬、黑尾鸥等鸟类,共有100多种。

“一只白腹鸫跟我捉迷藏,我前进一步,它就换一个枝头,扭头看着我;一只田鹀直接跳到我跟前的树枝上,让我近距离地观察它的英姿。”一位来自湖南的观鸟爱好者在观鸟日记中这样写道。“当我们开始关注鸟类时,就跳脱了人类的视角,以生物圈共同体的视角看自然。”在裴鹏看来,仰起头,每一次鸟儿飞过,都在心间留下生命跃动的足迹。

荒野变身候鸟停留“严选地”

“我们在大丰建川鸟类友好型种养基地观测时,又看到了丹顶鹤。”近日的一次观测,让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科研监测部副部长张亚楠欣喜不已。

11月初,工作人员在基地附近进行冬季鸟类调查时,发现往年只有数只的白琵鹭,今年一次就发现83只。在这里越冬的鸟类种类和数量均打破历史纪录。此前,最多单次可观察到20多种候鸟,而近日单次记录到40多种共8000多只鸟儿。“经过生态修复之后,去年冬天开始,我们又观测到丹顶鹤,最多一天看到14只。”张亚楠说。

大丰建川鸟类友好型种养基地原为淡水精养池塘,占地1600余亩,于2020年完成退养。退渔还湿后,这块地开始长杂草,没有经济效益,鸟儿也没法落脚。2021年开始,建川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将传统的精养鱼塘恢复为适合珍稀动、植物生长的生态湿地。

水田、沼泽湿地、浅滩、林地等慢慢恢复起来。修复后的开敞水面面积约占工程项目区的45.9%。水田内种植水稻,为丹顶鹤提供食物和栖息地;沼泽湿地为雁鸭类提供栖息觅食地;浅滩夏季适合雁鸭类栖息,冬季适合鸻鹬类及丹顶鹤栖息觅食;林地可以作为防风林,减少开敞水面的风浪,同时遮挡视线,满足鸟类的避险需求,高大乔木还可以作为鹭类的营巢林。温暖的“小窝”建成了,更多珍稀濒危鸟类在此栖息。

从“千鸟飞绝”到成为“候鸟天堂”,鸟类、人类共享着修复水田中长出的丰收果实。水田中长出的水稻,成为当地首个市场化生态农产品,实现湿地生态产品价值的转换。同时,稻田采用纯天然有机种植模式,稻谷收割时,部分保留作为鸟群的“口粮”,秸秆也为鸟类繁殖、夜栖及避险提供了场所。

“当成片的鸟儿从空中飞过,我的心也雀跃起来。”张亚楠说。

迁徙候鸟变幸福留鸟

“环境好不好,鸟儿说了算。”盐城市观鸟协会理事长周晨曦介绍,让当地居民感受最深的是,鸟儿肉眼可见地变多了,还有一些鸟儿来到城市筑巢、留在当地。

对当地鸟类进行监测调查,摸清鸟类“家底”,进而为鸟类保护、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管理提供数据依据,这是观鸟协会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这只东方白鹳又回来了!”周晨曦激动地说。协会工作人员给7只东方白鹳装上追踪环志,记录它们的飞行轨迹。他向记者展示其中一只东方白鹳的“飞行旅行地图”,这只东方白鹳从盐城一路北上,沿着海岸线经连云港飞到山东日照附近,又途经诸城、高密等地,一直飞到山东莱州附近的渤海湾,随后又飞回盐城。

这些被追踪的东方白鹳,曾命悬一线。

东方白鹳是冬候鸟,夏天主要在中国东北、俄罗斯毗邻中国地区等地繁殖,冬天迁徙到华东、华南区域。近年来,部分东方白鹳在盐城越冬后,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一些在输电线塔上筑巢。今年春季,人们在滨海、建湖等地发现几只刚出生没多久的鸟儿掉落在鸟巢外,它们尚不具备自主觅食能力,有的连飞羽都没有长全,也无法再自行回到鸟巢。

经过两个多月的救助,这些东方白鹳拥有了自主飞行的能力。今年7月,它们在大丰区一处海堤被集体放归。周晨曦告诉记者,当前,在盐城安家育雏的东方白鹳有108巢,近年来成功孵育离巢的东方白鹳幼鸟多达229只。

观鸟,是一场无法预知结果的冒险。一次,周晨曦得知,在大丰发现一只从未见过的鸟,疑似江苏省内从未出现过的丑鸭。他背上行囊火速出发,到了目击地点,见到鸭子就拍,蹲守的第一天,毫无收获;第二天,拍到一个模糊的影子;第三天,终于拍到疑似丑鸭的鸟儿。经专家分析判断,确认是丑鸭,填补了我省此前没有丑鸭分布的记录。“这是一种缘分,当我的镜头扫过去时,它突然扭过身来望向我,就像冥冥之中注定要相遇一样。”周晨曦说。

举办冬季常见鸟类讲座,为观众讲授观鸟知识;举办志愿服务活动,引导青少年认识入侵物种……随着观鸟热的兴起,盐城市观鸟协会还承担起对社会大众的鸟类知识科普工作。“未来,我希望这片土地即使在冬季,依然生机勃勃,更多飞羽精灵为这片土地而停留。”周晨曦说。

链接

“老朋友回来了”

□ 本报记者 卢佳乐

“大家看!那边水面上漂着的‘黑点点’就是今年刚飞回来越冬的野鸭。”11月14日,泰州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导游王雯指着远处的湖面向游客介绍从远方来的“老朋友”。当天,气温舒适,阳光明媚,野鸭在十里溱湖成群结队嬉戏觅食,好不惬意。为了不惊扰候鸟,游船行驶线路特意绕开野鸭群,野鸭们看起来就成了若隐若现的“黑点点”。

有游客打开相机调节焦段,希望看得清楚些。突然,几只野鸭振翅飞出水面,冲向蓝天,优美的身姿顿时清晰起来。溱湖湿地公园管理处综合科科长段亚东介绍,野鸭其实是统称溱湖的候鸟群里,鸭类包括绿头鸭、斑嘴鸭、花脸鸭、针尾鸭等,“眼前这些是最近刚回来的第一批,接下来还将有庞大的鸭群要来”。

溱湖湿地公园还有170多头麋鹿,走近麋鹿保护区,远远就能看见一群“大鸟”在草地与林间来回飞翔。“体型较大,应该是鹭鸟。”段亚东说着举起望远镜观察,得出结论——“是苍鹭”。苍鹭偏爱林间草地,所以它们非常中意麋鹿这块地盘。

“老朋友回来了!我们早就做好迎接准备。”溱湖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严春海说。行走在公园内,可以看到灌木、芦苇被收割清理的痕迹。“我们为候鸟专门预留一些区域不清理。”严春海介绍,湿地公园开辟有600多亩保育区,这个区域游客不能靠近,工作人员也不进去干预,完全“免打扰”,非常适合鸟类和其他动物生活。

据了解,溱湖湿地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径上,里下河湿地水草丰茂、食物丰富、地理环境优越,备受候鸟喜爱,每年有超过10万只候鸟来到这里享受冬日暖阳。

记者 程晓琳

标签:
责编: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