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2024年自然资源卫星创新应用与技术体系建设交流会在南京闭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行业代表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自然资源卫星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自然资源卫星创新应用是指将先进的卫星技术应用于自然资源的监测、调查、规划、管理和保护等领域,以提高自然资源管理的效率、精度和科学性。
会上,自然资源部在会上通报了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评估结果。江苏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在全国32个省级卫星中心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等次第一名。江苏省浒苔绿潮“天-空-地-海”协同监测与防控获自然资源卫星创新应用优秀案例。“这一殊荣不仅是对江苏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长期以来不懈努力的肯定,也肯定了江苏在自然资源卫星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创新能力。”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处处长赵栋介绍说。
据了解,江苏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自2018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推动卫星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该中心由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牵头,联合省土地勘测规划院、省测绘工程院共同建设,是全国第一批省级卫星中心之一。
江苏自然资源丰富,既有大江、大河,又有大湖、大海,同时国土开发强度高,以约占全国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0%的经济总量。“我们通过卫星应用技术赋能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服务保障‘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赵栋表示,我省在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立足服务自然资源主责主业,体现江苏特色,突出卫星应用,注重技术体系建设。通过智慧监管、海洋监测预警、立体监测网络等措施。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部省联动,推动基础能力提升,深化自主创新。未来,我省将继续拓展卫星应用,挖掘数据价值,提升智慧监管水平,为自然资源管理注入“星动能”。
在会议的交流环节,江苏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相关代表详细介绍了中心在技术创新、应用推广等方面经验和做法。“我省已构建起部省市县四级联动的卫星应用体系,该体系在水利、环保、交通和农业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效应对灾害和应急情况。目前,江苏省已设立1个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13个地级市全覆盖,并建立了1个市级和10个县级卫星应用分中心。”自然资源江苏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詹雅婷介绍,高精度卫星影像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并监测地表变化,如路面坑塘等,为相关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修复信息。江苏目前可调用25颗相关卫星数据,其中最高精度卫星的分辨率达到0.8米,能够监测地面上几十平方米的变化。此外,我省还结合无人机和高空探头等视频监测手段,形成了天空地一体的监测体系,为社会管理的细化和实现提供了更精细化、高效的技术支撑。
记者了解到,今年也是自然资源卫星遥感应用能力建设三年计划的重要节点。自然资源江苏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汪汇兵表示,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卫星遥感技术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了显著优势。在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方面,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及时发现闲置用地、撂荒地和农作物种植情况,为非粮非农用地的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促进了土地的高效利用。
“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卫星遥感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提升遥感能力,全国地标得到了更广泛、更高效的监测。”汪汇兵说,利用不同光学和微波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地表违法建设和环境污染情况。同时,综合利用热红外和高光谱载荷数据,可以针对性地提出环境改善措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在应急减灾方面,卫星遥感技术同样表现出色。高时间分辨率的遥感卫星能够及时高效地发现火灾、水灾、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无论是灾前预警、灾中监测还是灾后评估,卫星遥感数据都为应急减灾防灾措施提供了科学支撑。特别是在森林火灾和地质灾害方面,卫星遥感技术能够提前发现隐患点,为相关部门采取防范措施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卫星遥感技术也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监测地表冻土、热源变化等社会经济活动指标,卫星遥感技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手段还可以有效监测经济活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