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草堰港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 江苏首次发现江北地区滨海湿地型史前遗址
2024-09-14 06:57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徐宁  
1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记者 徐宁) 国家文物局13日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史前和夏文化重要考古发现,通报3项考古最新进展,其中包括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这是继常州寺墩遗址、盐城盐业考古、淮安城市考古之后,我省又一重要考古成果。

草堰港遗址位于当时长江入海口与淮河入海口的中间地带,处江河湖海之交汇,为多元一体之见证,具有典型的“水韵江苏”文化基因。遗址面积8万余平方米,主体年代距今7000年前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史炎炎介绍,该遗迹主要有灰坑、房址、栅栏、灰沟等。目前已清理灰坑数量150余处,过半数坑内填埋木材,木材绝大多数为栎属等适用于建材的树种,部分可见榫卯结构,原系木构建筑材料。部分灰坑用席子铺底,可能为贮藏坑。已清理的房址多用芦苇与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其中编号F4的遗迹主体由木栅栏、芦苇栅栏等构成,芦苇栅栏残存长度超过5米。

遗物方面,已出土各类小件2800余件。陶器以釜为主,其次为罐、钵、豆、箅、支脚、盖等。骨角器有耜、靴形器、镞、镖、锥、针等。玉器有璜、环、管、坠等。石器有钺、锛、研磨器、砺石等。木器有钻木取火器、纺轮、浮漂、锥形器等,其中钻木取火器为目前国内所见最早实物。地层中水稻壳和芡实壳堆积大面积分布。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草堰港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甘恢元表示,草堰港遗址为长江以北地区仅见的滨海湿地型史前遗址,其低海拔饱水埋藏环境使有机质遗存得以完好保存。大量动物遗存及巨量人工栽培水稻等植物遗存的发现,对于研究区域史前生业经济、稻作农业的发展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江淮东部地区史前文化深受海平面升降、海岸线变迁的影响,环境考古研究初步揭示了遗址所在区域从浅海到滨海湿地,再到湖泊—淤积平原的演化过程。作为处于关键时间节点、关键空间位置的中心聚落遗址,草堰港遗址是完善江淮东部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的重要一环。

标签:
责编: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