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21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8月24日,求是杂志社与中共江苏省委在苏州联合主办“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分高校和社科界、有关省(市、区)委宣传部代表,江苏省理论工作者代表等,共180多人参加研讨会。现将研讨会综述如下。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改革开放的壮阔历程充分表明,这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40年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专家学者指出,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靠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自我革命的担当,闯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证明中国道路是成功的,寻找中国道路背后的中国智慧,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改革开放这40年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40年,也是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发展最好的40年,和平发展的中国给世界共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和系统全面的战略谋划推进改革。专家学者指出,党中央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大理论观点,对各方面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比如:把全面深化改革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根本在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真刀实枪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深入,必须始终牢记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专家学者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领域之宽、程度之深、成就之大,前所未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四梁八柱”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更加注重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加注重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更加注重增强各方面参与改革的积极性,鼓励广大干部争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开放,努力攻克体制机制上的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

  二、改革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国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依靠快速发展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坚持改革开放,依靠高质量发展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中国不跨越高质量发展的关口,就打不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遏制,就不可能跨越现代化的门槛,也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破解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

  改革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紧密关联。专家学者指出,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可以理解为是对改革开放40年历程的一种回顾和展望。从经济发展足迹来看,这实际上就是一个通过改革开放进而实现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演进过程。没有4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快速发展,没有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中国今天就达不到高质量发展的新条件。高质量发展是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催生的新命题,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必然是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壮阔进程。

  以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专家学者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新技术、新服务、新生产方式、新商业模式带来新经济活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共同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既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经济主体的动力和活力。当前要重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考虑当下,更要着眼长远,要注意到改革的整体性、关联性和系统性,既要看到今天的正效应,也要估计到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新挑战,制定出有效应对措施。

  以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专家学者指出,扩大开放要服务于高质量发展这个新目标。随着工业化发展进入中后期,要通过开放战略的调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地利用境内外优质的资本、技术和人才资源,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快速升级。扩大开放必须正确把握和应对国际形势蕴含的新机遇新挑战。当前我国扩大开放面临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等新的有利条件,把握好了机遇就能脱颖而出。“一带一路”建设为扩大开放提供了新的机遇,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当前由美国挑起的中美经贸摩擦日趋升级,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本质也日趋暴露。经历这样的事件,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

  完整准确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专家学者认为,这一思想的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七个坚持”: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思想观点,需要全面系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

  要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关于经济方面的思想观点作为内在联系、延续发展的整体来把握。专家学者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高质量发展,这些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建设方面的重要思想观点,需要从整体上把握,贯通起来理解。要看到这些重要思想观点都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伟大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针对国内国际发展趋势、现实问题、未来考量提出的重要战略策略。比如,没有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论断就不会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也就不会进一步提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这些重要思想观点是与时俱进、不断向前发展的,要从这样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来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新发展理念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这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特别是揭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律。专家学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鲜明体现了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战略性思想,其所揭示的经济发展规律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深刻反映和具体展现,是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行动指南,也是我们跨越高质量发展关口的根本遵循。只有把新发展理念对应上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应上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样一个进程,才可能把新发展理念相对于旧发展理念所出现的变化,作出清楚明白的阐释。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建设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专家学者认为,要注意把握这样几个判断:一是伴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集中表现,高质量发展本质上就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二是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转方式、调结构和增动能是今后推动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过不了这个关口,中国经济不可能真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三是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不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更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作出了经济学意义上全面的系统的创新创造和概括提炼,破除了西方经济学一统天下的神话。专家学者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改变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道路有理讲不出的被动局面。与过去相比,今天中国的经济体系和经济体量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也实现了根本性飞跃,这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十分宝贵的思想财富。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代表一致表示,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把党中央确定的宏伟蓝图和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原载于《求是》2018年第17期)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系列笔谈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明确了总体布局、主攻方向和着力点。在五大使命任务中,“举旗帜”位居其首,可谓基础中的基础、关键处的关键。

  把握历史方位,深刻理解举旗帜的时代内涵。高举旗帜,宣示的是立场,指引的是方向。毛泽东同志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鲜明地打出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确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定向引航。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新的历史方位,赋予举旗帜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既源于时代又引领时代,既植根实践又指导实践。把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这一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担负起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宣传思想战线的战略任务,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强化使命担当,切实增强举旗帜的自信自觉。当前,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给我国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在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文化思想相互激荡,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这样的态势,对举旗帜的政治定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的自信和自觉从哪里来?来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来源于这一新思想所展现出来的实践意义、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和世界意义。在当今中国,只有这一思想,才能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举旗帜的政治定力、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旗帜鲜明地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把旗帜举得更高。面对各种错误思想和思潮,要理直气壮发扬斗争精神,在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敢于发声、善于发声,把旗帜举得更稳,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上成为“指南针”和“定海神针”,更充分地发挥起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

  坚持改进创新,进一步彰显举旗帜的深厚伟力。举旗帜,既要把握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又要与时俱进,创新理念思路观念和办法。要树立大宣传的意识,把举旗帜的使命任务贯穿于理论工作、新闻宣传、文明建设、文化发展和对外宣传的各个方面。举旗帜,就要着力增强思想理论工作的说服力,牢牢把握理论研究、理论创新、理论武装制高点,推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宣传教育手段创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耳入脑入心。举旗帜,就要着力增强舆论引导的感染力,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综合运用各种传媒手段,提高舆论宣传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催生“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的化学变化。举旗帜,就要着力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号召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适应踏上新征程的要求,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举旗帜,就要着力增强文化建设的创造力,在融会贯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举旗帜,就要着力增强外宣工作的影响力,在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同时,提升我国在国际交流交往中的话语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作者为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刘德海

  致敬思想巨人 感悟真理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时至今日,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深刻洞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静剖析、对人类自由和正义事业的激情追寻,依然是对资本主义以及现时代进行分析和批判的最有价值的理论资源,依然是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道路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唯物主义仍是我们从整体上理解社会历史的“不二法门”。自上世纪60年代起,伴随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变化,反本质主义、反理性主义、反宏大叙事的后现代史学观在西方开始出现并大行其道。马克思主义及其唯物史观因主张对社会历史做整体化的理解,也随之成为被大肆攻击的“靶子”。尽管后现代史学观念在反对形而上学和同一性强制的意义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它却因为主动放弃了对历史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能性,因而必然陷入到历史虚无主义之中。事实上,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出发,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虚无主义正是晚近资本主义的逻辑后果。环顾既有的历史学方法,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贡献之一的唯物史观,是我们能够从整体上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唯一科学方法。

  资本逻辑仍是洞悉现代社会运行法则的最核心的理论范式。随着资本主义的变化发展,西方不少思想家在看待现代社会运行逻辑时发生了转向。要剖析现代社会的运行机理,最为重要、最有说服力的理论范式依然是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理解现代社会的资本逻辑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事实上,判断一种理论是否深刻,并不在于其理论体系是多么的完备自足,而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解释人们社会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追问现代社会生活从根本上说是如何建构起来的,我们会发现尽管资本的运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一切说到底仍然根源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全球化的今天,只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那么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资本主义的危机也就仍然会不断爆发,这充分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危机学说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共产主义仍是引领人类获得终极解放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今天,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经济和政治危机频发,过去近四十年来占据西方学界主流位置的新自由主义遭到广泛质疑。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是不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状态?人类将往何处去?对于这些问题,并没有出现比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学说更好的回答。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辩证分析,早就证明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性本质。正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中,在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和超越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必须指出的是,共产主义既非一种历史的宿命,也不是一种抽象的价值悬设。共产主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依赖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不断实践着的“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彰显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机活力。

  (作者为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陈 硕

  名家文萃

  历史地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围绕着市场和政府职能界限的争论,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市场的优势在于鼓励个体创新,但却不善于解决协作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在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多;市场的反应速度很快,但也常常造成经济过度波动;市场自然带来社会的分化,但社会却不能不关注平等和公平这样的问题。如何平衡市场和政府之间的作用,仍然是现代社会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国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创造了经济增长和制度转型的双重奇迹。改革主要是一个“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被打破,然后又被重新定义。“不破不立”。面对计划经济,“破”是必要的;但是,经历四十年的“破”,今天到了“立”的时候,而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一个着眼于“立”的过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完成现代化的最后冲刺。

  从国际经验来看,在这个时期,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同时社会也会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的需求将更加多样化。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围绕这一时期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构建,核心是以理性来看待市场行为主体,协调市场和政府之间的职能分工,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第一,现代化经济体系呼唤更加理性的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转变监管观念、工作重心和方式方法,让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第二,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为创新构建高效的制度环境。创新的最大特点是不确定性。未来,我们要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与科技发明无缝对接的技术转化体系等方面下功夫,切实为创新构建高效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强化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第三,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建立与现代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近年来,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第四,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该具有灵活性。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人口大国,各地的经济条件和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因此不宜采取一刀切的经济管理模式。第五,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该平衡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收入水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还存在许多亟待调整的环节。这些问题不是市场本身所能化解的,需要从经济体系的高度加以认识和解决。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姚 洋

  声音

  改革开放40年来,镇江依靠解放思想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发展,涌现出“四千四万”等精神标识,一些工作在全省甚至全国有影响、有位次。近年来,镇江发展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激烈竞争,慢一拍、差一步的隐忧逐渐凸显,不仅有质的欠缺、也有量的不足,根本还在于思想上的桎梏、观念上的梗阻。今年3月,省委书记娄勤俭在镇江视察时,要求镇江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追赶超越,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镇江的时代命题。落实省委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镇江很有前途”的殷切期望变为生动现实、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镇江必须在解放思想、革新理念、更新观念上迈出更大步子、付出更多努力。

  解放思想最重要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南。解放思想,必须根植于实际。当前,最大的实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最重要的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当前,镇江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的现象,生态环保问题比较突出,根子在于绿色发展理念没有完全落地;城市建设中存在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公共服务设施和体系建设短板较多,源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不牢固;新旧动能转换不快、转型升级步子不大,关键是创新发展理念贯彻不深入;少数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反映出新时期党的建设总要求执行不到位。全省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在新思想中找办法、谋出路,树立深度对标苏南的鲜明导向,推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破除思想桎梏、打破思维定势、增强发展信心,全市上下正在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实现追赶超越的浓厚氛围。

  解放思想最根本的是担当作为、尽心履职。解放思想必须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高质量发展的每一步都不轻松,关键要把履职尽责作为最基本的担当,把每一块责任田种好、把每一个主阵地守好,让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在镇江大地生根。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黑色增长,努力使镇江山水特色转化为发展动能。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和保持合理规模速度,通过3年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应税销售双超5000亿元。树立节约紧凑、精明增长、合理布局、美丽宜居的理念,走内涵式提升、系统化推进、特色化取胜之路,让山水城林、历史文化、宜居宜业成为镇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质。坚持发展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办好民生实事、兜牢民生底线,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宽裕、更便利、更安心、更有尊严。将“三项机制”作为激励履职尽责、担当干事的主抓手,搭建有效平台实施鼓励激励,保持宽容之心落实容错纠错,考准考实业绩确保能上能下。

  解放思想最紧迫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验解放思想成效如何,关键要看突出问题有没有解决、桎梏阻碍有没有破除。当前,镇江发展与苏南其他城市相比、与干部群众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当务之急,就是要树牢问题导向,既不妄自菲薄、也不掉以轻心,既不把问题推给前任、也不把矛盾留给后任,一项一项解决。在深入发现问题上下功夫,大力排查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特别是重大风险隐患、环境污染以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找准短板弱项。市委常委会强化问题导向,围绕解放思想8个方面征求梳理各方意见建议330多条,为真抓实改找准了靶向。在精准分析问题上下功夫,抽丝剥茧、追根溯源,抓住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要害病灶,逐个寻求破题解难的金钥匙。比如,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们紧盯宏观政策把握不准、产业布局定位不清、营商政策供给不足、企业创新活力不强等问题对症施治,强化政策引导加速动能转换,加大改革力度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创新生态系统,致力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为产业强市提供不竭动能。在有效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自觉运用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聚焦地方债化解、环境保护、国企改制、征收安置等领域突出问题,以创造性的思路、办法、举措打好歼灭战、啃下硬骨头。比如,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我们摆脱以往突击式、运动式的定势,因地制宜开展“一江一河六行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以整体联动铲除当前最突出的污染病根。

  解放思想最关键的是把握集中统筹的方法论。省委反复强调,要以系统化思维谋划推动发展。对镇江而言,贯彻系统化思维,最重要的就是把集中统筹的方法论旗帜鲜明地立起来。当前,镇江发展站位不高、部门协同不畅、政策碎片化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亟需在集中上发力、在统筹上用劲,形成协同有序的发展局面。在着眼大局中抓好谋划,进一步提高发展站位,奋力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宁镇扬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机遇,谋划路径、举措更加体现全局性、整体性、前瞻性,努力在区域竞争中扬长补短、借力发力。在系统把握中吃透要求,全面准确理解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的内在关联和缜密逻辑,既抓好共性指标落实、也促进个性指标提升;既紧盯重点任务、也注重全面提升,坚决防止指标至上引发新的失衡。在聚力统筹中增强合力,坚持全市一盘棋,在规划统筹上,强化多规合一、紧凑建设,统筹市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各功能区和板块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在产业统筹上,加强开发园区整合管控,提升集聚集约度,提高单位土地利用效率。在城乡统筹上,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让居民共建共享城乡融合发展成果。

  (作者为镇江市委书记 惠建林

  三做谈

  做好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必须找准正确方向,直面存在问题,创新思路举措,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解放思想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一是自觉用新思想引领思想大解放。要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论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党章和宪法赋予纪委监委的职责使命上来,大力拆除思想藩篱,积极投身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的工作实践中去。二是自觉把实事求是贯穿于思想解放全过程。解放思想更要见诸行动,坚决消除与新时代新要求不相适应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最大限度地发挥解放思想对反腐败斗争实践的促进作用。解放思想要更加注重实效,坚持以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实际成效检验思想大解放成果,努力创造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是自觉为思想大解放创造良好环境。允许试错、包容失败,是构建创新型社会的内在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要对标“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创新者容错,鼓励广大干部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担当者容错,引导广大干部在推动落实中主动化解矛盾、勇于承担责任,敢于迎难而上。对实干者容错,促进广大干部积极履职、主动作为,撸起袖子加油干,凝聚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

  解放思想必须着力破解实践难题。一是着力破解职责定位不够精准的问题。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根本目的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实际工作中,在体现党的领导方面还缺少系统的程序性制度和具体的工作规范。在强化政治监督、推动党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中,如何既不走“三转”前的老路,又能在推动落实中体现应有的政治站位,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需要准确把握的新课题。二是着力破解监督职能虚化弱化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偏重抓执纪,监督仍然是各项工作中的短板,有的纪检监察干部不会监督、不善监督、不敢监督,亟需创新方法路径,提升监督的实际效果,破解随监督对象数量大幅增长而带来的监督重点相比党内监督更加发散、尚未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监督机制等难题。三是着力解决“四种形态”转换标准不一的问题。科学运用“四种形态”是体现关心爱护干部的重要措施,特别是根据宽严相济原则灵活转换,让一大批干部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但对于如何把握相互转化的幅度,实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相统一,实践中还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四是着力破解群众获得感不强的问题,以专责监督助力乡村振兴还存在不到位的地方,特别是要解决好违纪违法的人虽然处理了、但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跟进督促不够等问题。

  解放思想必须不断提升履责能力。一是聚焦政治建设这个纲和魂。坚守党的政治机关定位,坚决落实“两个维护”根本政治任务。强化政治监督,严肃查处对上级要求置若罔闻、对上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等突出问题。二是聚焦稳中求进这个主基调。准确把握稳和进的辩证关系,以稳为前提,在关键领域、薄弱环节上务求突破,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建设。三是聚焦有效监督这个首要职责。强化日常监督,在治未病上下功夫,合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四是聚焦三大攻坚战这个重点任务。充分运用阳光扶贫监管平台,以严明的纪律确保真脱贫脱真贫。加强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监督,坚决纠正污染防治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建立风险防控预警处置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五是聚焦净化政治生态这个根本目标。开展政治生态监测预警与分析研判试点工作,协助党委有针对性地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对政治上有问题的一票否决、廉洁上有硬伤的坚决排除。六是聚焦社会关切这个民心导向。持续抓好信访起底、积案化解、挂牌督办、联防联控工作,维护基层社会政治稳定。坚决整治基层腐败问题,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让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有更多获得感。

  (作者为连云港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刘海涛

  县委书记讲坛

  响水地处盐城、连云港、淮安三市五县交界处,1966年建县,是我省最年轻的县份,也是全省发展基础最薄弱的县份,曾有“苏北兰考”之称。近年来,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响水以系统化思维推进精准扶贫,2017年底全县低收入人口脱贫率达52%,经济薄弱村达标率达82%,在全省12个重点帮扶县考核中列第一方阵。今年力争全县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所有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

  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切实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坚持统筹谋划,把脱贫攻坚与产业振兴相结合,通过提升产业发展整体水平带动脱贫攻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西兰花、浅水藕、大葱、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各镇规划建设特色农业园区。今年全县西兰花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成为全国西兰花发展第一县。响水九丰现代农业园区已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高档连栋大棚1500亩,建设面向上海的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通过区中园、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四个带动,把低收入户融入优势特色产业链,去年,通过产业扶贫带动5600多名低收入人口增收脱贫。在镇中小企业园建设精准扶贫就业车间,鼓励企业聘用低收入群众,鼓励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实现精准扶贫就业车间镇镇全覆盖,全县1600多名低收入人口通过一人就业、实现全家脱贫。同时,在全县评选表彰30名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创新奖补政策,把精准扶贫聚焦在产业项目上、聚力在扶志扶智上,实现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众项目帮扶全覆盖,让低收入户想脱贫、能脱贫,脱贫不返贫,走上致富路。

  把盘活用好农村集体资源作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经济薄弱村集体增收的新路径。以新思路破解增收难题,以新模式实现农村“三资”效益最大化。大力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全面排查全县各镇区学校、医院、中小企业园等公共光伏资源建设,由政府设立的灌江新能源公司统一规划和实施光伏项目,到今年上半年全县已建成45兆瓦光伏电站,实现光伏扶贫项目镇镇全覆盖。由县纪委牵头,农办、国土等部门参加,全面排查农村“三资”、摸清家底,全县核查出被占用和闲置的村级集体土地3万亩。把村集体资源量化入股到灌江新能源公司,实行入股分红,让农村集体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本。全县97个经济薄弱村,村村参股、按季分红,今年每个村可望分红超20万元,走出了一条村级集体增收新路子。

  把改善低收入群众居住条件摆上重要位置,努力实现高质量脱贫。推进人民生活高质量,重点和难点是提高低收入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围绕提升脱贫质量,积极改善低收入群众居住条件,启动实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改善低收入群众住房条件、建设美丽乡村和土地增减挂钩相结合,在全县规划建设86个农村新型社区,让低收入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优先进入新型社区。同时积极实施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工程,去年在全省率先出台健康扶贫实施意见,低收入户大病综合报销比例达90%以上。在全省率先实行低收入户子女上大学全程补助制度,本科生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确保所有低收入家庭子女不因经济困难影响学业。

  党建扶贫作保障,推动村居干部形成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新气象。坚持抓党建强基层带民富,以“三项机制”激发脱贫攻坚活力。实施党建促扶贫工程,全面推开“支部+”党建富民新模式,全县新建产业型党支部183个,通过“产业+支部+低收入户”等党群共富机制。大力培树“书记+”带民致富新标杆,鼓励村支书带头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富民项目,量化考核,严明奖惩,把“三项机制”落实到基层。全县142个村已有68个村书记被评为项目书记,培强“不走的扶贫队长”。建立健全“党员+”牵手致富新机制,组织全县万名党员干部与低收入农户开展结对帮扶,做到党员亮身份、亮目标、亮责任,低收入户亮任务、亮收入、亮项目,结对帮扶情况与党员干部奖惩任用挂钩,不脱贫不脱钩,把党旗插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作者为响水县委书记 崔爱国

  学思用

  这是一个有关乡村振兴的“蓝图之问”:农村没有了鸡鸭鱼鹅还叫农村吗?太湖没有了“三白”(白鱼、银鱼、白虾)还叫太湖吗?这个“蓝图之问”,问到了很多人的心里头。

  7月下旬,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进行的专题询问,直击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中的矛盾和问题。省人大代表王虎琴提问时反映,在“两减六治三提升”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中,一些地方对待畜禽养殖场的整治,简单采取禁养、关闭拆除的办法,立即引起全场的关注。省环保厅负责同志的回应,更是让大家看到有的地方工作简单化和一刀切,有的镇甚至不适当地提出了要建成“无猪镇”“无鸡镇”等等。他在分析了问题的成因后,就下一步解决的方案和举措作了详细的应询。就在这个应询中,他提出了文前讲到的发人深思的有关乡村振兴的“蓝图之问”。

  这个“蓝图之问”,提得好!应该说,乡村振兴,振兴出一个什么样的乡村,从中央到地方,是有明确目标的。党的十九大描绘的新农村美好蓝图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围绕这个美好蓝图,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把坚决打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掀起了农村环境整治的热潮,特别是集中整治农村垃圾、污水和村容村貌,努力改变脏、乱、差的问题。但是就在这个农村环境整治中,鸡鸭鱼鹅成了整治的对象。鸡鸭鱼鹅,包括生猪,集中在农村,如果不加管理,鸡鸭满村跑,生猪遍地钻,畜禽粪便到处可见,其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话又说回来,一个望得见山和水,望得见乡愁的农村,没有鸡鸭鱼鹅及生猪,恐怕是难以想象的!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设想一下这首妇孺皆知的五言古诗,如果没有生活,七岁的初唐诗人骆宾王再有天赋能哼出来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在南宋诗人陆放翁的眼里,有鸡有猪,是丰年的象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在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笔下,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俨然就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了。

  鸡鸭鱼鹅,包括生猪、牛羊等,自古就与我国农村有着天然的联系。可走向振兴的乡村,一些地方却拿它们开刀问斩,致使其生存权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振兴乡村,要有整洁的环境,这一点,理所应当。现在的问题是,要处理好鸡鸭鱼鹅等畜禽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显然,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中,鸡鸭鱼鹅等畜禽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要”的问题。那种农村环境一刀切、坚决不养鸡鸭鹅的做法使不得。畜禽养殖是农业农村的应有产业,也是新农村中的一道风景,不但不能一禁了之、一关了事,相反还应好好发展。这个“好好发展”不仅体现在要有一个畜禽养殖的好政策,还表现在应该有一个对畜禽粪便处理的新理念上、有一个对畜禽养殖的科学监管上。畜禽养殖与环境污染并不一定划等号。现在有一种说法叫:畜禽粪便垃圾,也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畜禽粪便垃圾本身就是肥料,可对其进行资源化开发,推进畜禽粪便垃圾综合利用,实现生态优化、绿化。同时,加大对散养的鸡鸭等畜禽的管理,加大对排放不达标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查处力度,对相关养殖地区的环境适时监测。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表明,你用心了,鸡啊鸭啊也会守规矩的。如此一来,既可保畜禽养殖,还可保乡村环境,实现农业增收和环境改善的双赢。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要有整洁的环境,也要有鸡鸣鸭跑、鱼欢鹅叫的画面。

  (作者为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朱有华

  智库出品

  ○ 综合性科学中心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集群,聚焦关系根本和全局的基础研究领域,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加快引领性颠覆性突破,成为若干重大原始创新领域的开拓者和领跑者,为我省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 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有助于紧跟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构建我省集“原创思想—技术开发—产品中试—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全链条式创新体系,引发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高水平的知识源头供给。

  综合性科学中心被称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是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建设,汇聚顶尖科研机构和人才,展开多学科交叉前沿创新研究,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对集聚的区域,到2020年在全国初步建成若干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从国家创新布局来看,江苏应迫切加快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这既是我省实现以创新为特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长远考虑,也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保持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领先优势的现实需要。

  新一轮区域间竞争的制高点。目前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三地已先后被批准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武汉、成都、深圳、西安等城市也在积极申建之中。这些城市的获批和申建,对高层次人才和重大科研项目产生了很强的虹吸效应。如果江苏不主动打造具有标杆意义的原始创新平台,不仅现有的科教中心地位和创新发展优势可能会降低或丧失,还有可能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中被边缘化。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是以我为主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确保科技创新走在全国前列的关键。综合性科学中心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集群,聚焦关系根本和全局的基础研究领域,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加快引领性颠覆性突破,成为若干重大原始创新领域的开拓者和领跑者,为我省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提升创新显示度集中度的风向标。我省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力量雄厚,但同时也带来创新资源分散,“有高原无高峰”,缺乏有效的集成和集合,对于顶尖人才和项目的吸引力较弱等问题。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可以作为策源地和风向标,放大我省的基础科学特色和优势,在短时间内促进高端创新平台的集聚,催生变革性创新科技,对外释放影响力和辐射力,超前引领和带动周边区域乃至全国全球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

  促进创新链驱动产业链的连接器。当前提高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对于包括我省在内的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相互渗透融合加深,创新周期大大缩短。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有助于紧跟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构建我省集“原创思想—技术开发—产品中试—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全链条式创新体系,引发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高水平的知识源头供给。

  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牵涉面广、系统性强、投入规模大。与已申建成功的上海、合肥、北京相比,我省在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硬件设施要求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短板,迫切需要全省高位协调、统筹组织,共同推进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建设。

  凝聚共识,举全省之力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要把加快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和新时期江苏发展的新使命新定位结合起来,深刻理解综合性科学中心与江苏“两聚一高”“六个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和互动关系,并将其放到全国甚至世界发展坐标中去把握,充分认识申建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实际困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举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

  凸显特色,把握好综合性科学中心总体定位。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应充分结合我省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目标,与其它国家科学中心既有错位,又要有效形成融合发展态势,才能增强其说明力和可行度。应聚焦网络通信与安全、生命科学及新材料等优势领域,坚持系统化思维、贯通式设计、全创新链布局,大力推进“紫金山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建设,高起点、大力度推进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竞争地位。

  超前谋划,建设具有江苏特色的大科学装置集群。不低于3个大科学装置是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必备条件,而江苏目前在此方面基础相当薄弱,仅有未来网络、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在建,且分处南京和连云港。应集中有限的财力,推动大科学装置向南京集聚。加强与中科院的战略合作,积极争取已列入国家“十三五”后备项目的生物医学大数据、作物表型组学研究等设施建设任务,加强培育预研原子制造等具有江苏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科学装置,探索多种类大科学装置群的集聚和运行机制,打造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装置集群。

  战略引领,系统部署创新资源及成果转化链。坚持国家重大战略和国际前沿科技导向,围绕未来通信、人工智能、战略新材料及精准医学等领域,发挥科技计划配置创新资源的引导性作用,开展重大专项研究,发起大科学工程和大科学计划,实现重大突破和引领性示范应用。面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促进紫金山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化创新平台贯通式发展,推动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全创新链条,促进基础研究成果的高效利用及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

  加强集聚,高水平建设功能优化的综合科学城。国内外科学中心一般围绕大科学装置群整合各类创新要素,建设圈层布局、功能有序的综合科学城,从而汇聚顶尖学术机构和一流研发团队。加快确定南京综合性科学中心的核心区范围,建议提升麒麟科学城规划层次,按照“尖端引领、集中布局”的原则,突出科技商务文化等创新要素复合(TBC),打造国内领先的绿色生态智慧人文科学城,吸引国内外顶尖实验室、研发机构、大学、创新企业以及高层次人才入驻,成为我省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窗口。

  改革创新,加强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的制度保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省政府分管领导、相关市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全面领导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工作。引进战略科学家在重大科学问题、科技发展战略、发展规划、重大政策等方面发挥咨询作用。构建国家省市合作新体制,在人才、资金、土地等方面,强化关键要素保障。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落实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举措,在全省率先推动科研院所改革、科研经费管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政策的先行先试,统筹谋划、系统化推进中心制度建设。

  (作者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省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丁宏

  决策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数量,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2015年修订的《立法法》明确赋予设区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拥有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权力。三年来的地方立法实践表明,绝大部分刚刚获得立法权的设区的市严格按照《立法法》规定的权限范围进行立法,审慎行使立法职权。为进一步完善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限范围,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发挥合法性审查的作用,对地方立法权限作适度扩张解释。《立法法》第72条规定: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方可施行,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在对设区的市报请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合法性审查时,可以在合法、恰当的范围内对设区的市立法权限后面的“等”字做适当的扩张解释。首先,地方性法规的出台必须具有实际立法需求。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在对设区的市报请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合法性审查时,应根据该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改革与发展实践需求、历史文化与社会风俗、突出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等方面因素综合判断。其次,规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程序。大多设区的市在《立法法》修改后,首先制定了规范地方性法规制定程序的规定,包括立法规划及编制、法规草案的起草、立法权限和立法程序、法规的报批和公布、法规解释等方面的内容。再次,地方性法规的内容不具有上位法依据。面对当前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当允许地方创新性地制定新法规,为国家或省级层面制定统一的立法先行先试,积累立法经验。最后,地方人大常委会必须具备一定的立法能力。这可以从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立法经验、立法机构、立法程序、立法人才等客观标准进行考量。

  遵循“不抵触”原则,运用法律授权规定。为保证法制统一,下位法不得与上位法相抵触,设区的市地方立法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省人大地方性法规相抵触。地方立法实践中,大量的是行政管理方面的规范。因此,地方立法不抵触上位法更多表现为不与《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的“行政三法”相抵触。《行政处罚法》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因此,地方性法规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范围内做出具体规定,如暂扣营业执照、吊销个人营业执照、吊销执业许可证等处罚。《行政强制法》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查封、扣押两项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许可法》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加强事中事后监督,建立并实行违宪审查机制。在赋予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扩张解释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权限范围的同时,也需要对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合法性审查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鉴于事前防御的“权限控制”不能实现维护法制统一兼顾地方需求的目标,可同时采纳事中、事后监督的“行权控制”模式,建立并实行违宪审查机制,设立或赋权专门审查机关在个案中追求维护宪法权威、保证法制统一和满足地方立法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既给地方改革发展留出空间,也可以确保地方立法权更好更科学地行使。

  (作者为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方明

  成果要报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端是一个重要方面。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培育多元化的金融供给主体。做强做优地方法人银行。加快城市商业银行转型步伐,加快推进综合化经营,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入推进省联社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职责,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更好地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发挥村镇银行在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县域经济方面的独特优势,强化风险管控,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争取设立更多民营银行。加大支持和向上争取力度,推动更多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设立民营银行,以进一步完善我省的金融体系,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以发展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为重点,完善我省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发挥其在支持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要支持有条件的机构申报设立法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推动保险资金通过股权、债权、资产注入等方式支持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重要民生、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社会资本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发挥其在推动产业转型、产能合作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丰富财务公司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开展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更好地为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产品销售提供金融服务。推动设立更多的消费金融公司,推出更多的消费信贷产品,满足更多的消费融资需求。

  拓展多样化的金融供给渠道。大力发展债券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各类专项债券、项目收益债券、并购债券和项目收益票据、并购票据等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充分利用可续期债券、股债结合等创新产品。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参与债务融资工具DFI发行模式创新。鼓励发展银票收益权、商票收益权、知识产权等资产证券化业务。继续扩大股权融资。深化与境内外主要交易所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常态化合作,建立健全企业境内外上市的部门协作、跟踪指导等培育机制。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增发融资,开展以获取技术、人才、品牌、营销网络为目的的并购重组。推动股转系统服务机构为更多企业挂牌“新三板”提供全链条服务。探索发展跨境融资。加强与境外主要交易所合作,加大对我省具有较强竞争力、成长性强的优质企业境外上市的培育力度,促进其尽快达到上市标准。抓住国家外汇管理局全面实施外债资金意愿结汇管理机遇,鼓励更多企业境外发行债券融资。

  打造多功能的金融要素交易平台。提升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服务能力。积极借鉴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成功经验,有效整合金融服务资源,在推出“科创板”“文旅板”的基础上,加快设立“农业板”等特色板块,提升与金融机构、创投机构的对接效率。鼓励股权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引导基金投资我省场外市场挂牌企业,加快优质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步伐。搭建绿色金融交易平台。拓展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能效市场产品交易、节能减排综合服务等业务,积极开发涉碳融资、碳资产管理等碳金融产品,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积极发展绿色信贷,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大力发展排污权、碳排放权、节能减排收益权等质押融资产品,积极提供包括信贷、保理、保函、融资租赁、绿色金融债券等在内的多种融资方式。打造保险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借鉴深圳前海保险交易中心先进经验,对碎片化的市场资源进行整合,发展创新型保险交易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借鉴宁波“会省市共建”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经验,打造政保合作服务平台,探索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社会保障、支农惠农的新途径。

  完善多层次的普惠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小”力度。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转贷方式创新,推动设立小微企业转贷服务公司和基金,通过转贷过桥、比例还贷等方式,有效降低企业资金周转成本。完善以再担保公司为龙头、优质担保公司共同参与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有效缓解融资担保难题。积极开展科技企业投贷联动业务试点,大力发展孵化贷、成长贷、研发贷、知识产权贷、集合担保贷等金融产品。加大金融支农力度。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更多进入普惠金融服务领域,支持小型金融或类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服务。进一步健全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试点工作机制,总结推广试点成功经验,盘活农村静态资产。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城乡基础金融服务均等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乡镇、农村设立分支机构,完善农村金融支付结算体系,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在金融服务、市场监管等领域的综合运用。

  扩大多形式的金融开放。积极争取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点政策在我省落地生效。近年来,国家在上海、深圳前海等自贸区实施了一系列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试点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要积极争取上海、深圳前海等自贸区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等领域的相关政策向江苏延伸。争取利用自贸区平台,开展跨境股权基金并购贷款试点、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试点。深化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点。在认真总结苏州、昆山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点的基础上,推进改革试点增量扩面,探索推进以国内贸易背景和供应链融资为基础的跨境人民币融资创新业务。鼓励省内企业到苏州、昆山等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区设立子公司,对接金融机构,开展跨境投融资业务。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今年,我国在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方面将推出几项有标志意义的举措。要以此为契机,积极引入国际一流的外资金融机构入驻我省,有效利用国际金融资本,并借鉴国际金融领域的先进管理理念,促进我省金融业改革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要支持省内法人金融机构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特别是要加大对金融机构海外代表处的支持力度,促进其在适当时机将代表处升格为分行。积极发展海外银行,为江苏走出去企业提供更好的境外投融资服务。

  (作者:紫金传媒智库特聘研究员刘惟蓝;省政府研究室陈霖、刘俊、古晶;省金融办姚舜)

  数读

  《中国智能化发展指数报告(2018年)》于日前发布。该报告研究制定了我国智能化发展水平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重点比较了全国及分区域的智能化发展水平。报告显示,我国智能化发展指数基本符合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形成京津冀区域、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西部地区四个集聚发展区的集聚发展格局。广东、北京、江苏分列全国智能化发展前三名,发展指数分别为57.67、55.37、52.99。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学术聚焦

  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日前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围绕“学以成人”的主题,深入探讨哲学在当代世界的意义,以及哲学家之本性、 角色和责任。本期“前沿”版选摘了三位参会的江苏学者文章,以飨读者。

  伦理道德如何走出“现代性碎片”

  樊和平

  经济全球化时代,伦理道德和伦理学理论如何走出“现代性碎片”?一言概之,守望“精神”,回归“精神哲学”,建立“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在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回归及其“形态”建构中,个体“成为一个人,并尊敬他人为人”。

  20世纪是伦理觉悟的时代。20世纪20年代,有专家断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20世纪50年代,英国哲学家罗素发现:“在人类历史上,我们第一次达到了这样一个时代:人类种族的绵亘已经开始取决于人类能够学到的为伦理思考所支配的程度。”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历史境遇,同一个觉悟:“伦理觉悟”。

  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人类世界已经沧海桑田,然而“伦理觉悟”不仅依然是精神世界的主题,而且是生活世界的难题,只是在不同历史境遇下切换了文明的问题式。在中国,它以伦理—道德悖论的方式在场;在西方,它以伦理认同与道德自由的矛盾突现。伦理正日益成为生活世界的课题,由此也催生以公平正义为诉求的“伦理觉悟”。

  然而,如果将“伦理觉悟”仅仅归之于伦理,那无异于是对生活世界的误读和对精神世界的误导。“伦理觉悟”既诠释了伦理之于道德的优先地位,更演绎了伦理与道德不可分离的精神同一性。行进至21世纪,人类文明的重大觉悟,既不是“伦理觉悟”,也不是“道德觉悟”,而是“伦理—道德觉悟”。正义论与德性论之争,在精神哲学意义上是伦理与道德之争,离开精神的家园和精神哲学的理论体系,它可能就是一场难有结果的论争,因为它从开始便陷入社会伦理与个体道德的精神纠结,陷入社会至善与个体至善相互期待然而却永远难以相互满足的价值围城。摆脱纠结,必须在精神哲学中还原伦理—道德的辩证生态,建立伦理道德及其伦理学理论的“形态观”。

  精神哲学体系中的伦理道德发展逻辑与历史地经过三个阶段并呈现为三种形态:伦理形态,道德形态,伦理—道德形态。伦理形态是实体形态,其要义是“居伦由理”。在中国文化中,“伦”即实体,也是人的精神家园。“伦”作为“实体”的要义,不仅是人的公共本质或所谓共体,而且是由对公共本质的认同所建构的诸现实形态如家庭和民族,真正的“伦”的实体必须甚至只能通过“精神”才能建构。正如黑格尔所说,只有当它们作为精神或具有精神的本性时才是“伦理的”。对“伦”的认同便是所谓“理”,“理”是“伦”的规律。

  道德形态是主体形态,其要义是“明道成德”。“道—德”关系与“伦—理”关系不同,“伦”是实体,而“道”是本体;“理”是“伦”的实体性规律,而“德”则是“道”的多样性呈现。“德也者,得也。”“得”什么?得“道”,所谓“内得于己,外施于人”。“德”的本质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即“精神”。

  伦理与道德、伦理形态与道德形态,只是人的精神发展和伦理学理论的两种抽象环节和抽象形态,伦理道德的现实形态是“伦理—道德形态”。伦理是实体,道德是主体,伦理与道德、伦理形态与道德形态的辩证互动,建构人的精神的有机生态,缔造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现实合理性。“伦理—道德形态”是“伦—理—道—德—得”五位一体、辩证发展的过程,也是伦理精神与道德精神的辩证互动过程,最终表现为实体与主体、伦理认同与道德自由的辩证统一。

  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既是人的精神发展的种种形态,也是人的精神世界或人类精神文明的种种形态,还是伦理学理论的种种形态。

  由于伦理与道德的双重结构,伦理—道德一体所形成的精神哲学形态便逻辑与历史地内在两种可能路向:或伦理优先,或道德优先。黑格尔的精神哲学体系性呈现了这种纠结:在《精神现象学》中,伦理是精神的家园,道德是精神的归宿;在《法哲学原理》中,道德是主观形态的意志自由,伦理是客观形态的意志自由。然而,无论家园意义还是客观形态,都隐喻了伦理之于道德的某种优先地位。

  伦理道德的中国精神哲学形态是什么?就是伦理道德一体、伦理优先的形态。轴心时代,《论语》与《道德经》同时诞生,已经隐喻伦理道德一体的中国文化基因;而儒家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与正宗地位,在相当程度上正是因为它建构并不断完善了伦理道德一体、伦理优先的精神哲学形态,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就是伦理道德的中国精神哲学形态的经典表达。“礼”是伦理,“仁”是道德,以“复礼”释“仁”,表明伦理之于道德在一体互动中的优先地位。日后中国精神哲学发展中的“五伦四德”“三纲五常”“天理人欲”,都是这种精神哲学基因的不同历史形态。

  伦理道德一体、伦理优先,既是精神哲学的中国形态,也是中国贡献。中国文化之为伦理型文化,伦理型中国文化之所以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上与宗教型文化比肩而立,平分秋色,挺拔于世界文明之林,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它缔造并且与时俱进地推进了伦理道德一体、伦理优先的精神哲学形态,它既是中国形态,也是中国文明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

  (作者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主任)

  让认识“回到事情本身”

  李 宁

  1906年,德国哥廷根大学哲学教授胡塞尔写道:自己仍然没有达到“内在的坚定性”,并为此“受尽了模糊性、不断怀疑的折磨”。他向学生也向自己提问:“认识如何可能?”具有“内在性”的认识,为何竟然能超出内在,认识“超越的”外在事物?也就是说,“切中事物本身的认识”如何可能?

  胡塞尔认为,有没有对认识的可能性产生疑问,是哲学思维与自然思维的分水岭。他在研究了数学、物理学等“精确学科”之后,认为这些学科无法满足他对于知识的绝对性或“明晰性”的追求,继而转向哲学:“如果我不明白,认识如何能够切中超越之物,那么任何超越的认识和科学都不能帮助我达到明晰性。”他认为,只有建立起作为认识的开端和基础的“第一哲学”,才能为其他门类的哲学和自然科学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保证。

  胡塞尔认为,认识能够切中事物本身,建立一种“本质科学”是有可能的,关键是要揭示认识如何切中本质。在这一点上,他与黑格尔是一致的。海德格尔曾指出,其实黑格尔先于胡塞尔提出了那个著名的现象学口号——“回到事情本身”,尽管两人所用方法不同,但两人“要表现的事情本身是同一东西”。然而,尽管存在着这样的理论亲缘关系,胡塞尔在其著作中却几乎没有提到过黑格尔,而是直接回到了认识可能性问题在近代的开端——笛卡尔,并以笛卡尔直接、明晰的“我思故我在”为基点,建立起整个现象学系统,这是值得玩味的。

  当胡塞尔决心创立一门有别于传统西方哲学的认识科学——“现象学”时,他特别强调:现象学首先标志着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即与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自然认识”截然对立的哲学思维和哲学方法,哲学思维相对于自然思维而言,是一个“全新的维度”,因此哲学不能以任何自然科学成果为前提和基础。他甚至说:“最严密的数学和数学自然科学在这里都不比日常经验的某种真实的或所谓的认为具有丝毫优越性。”

  胡塞尔的这一批评并不确切,康德已明确提出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异质性,黑格尔也认为认识要提升到哲学的层次,必须对自然科学(以及其他的认识方式和意识形态)进行“否定”。正是在对“否定”的理解上,黑格尔与胡塞尔存在根本的区别。黑格尔认为,思辨哲学的“否定”是对某物的否定,因而否定的结果不是空无;被否定之物,也不能简单理解为错误或虚假。他以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花和果实作比喻:花朵消失,结出果实,这一过程可以理解为果实对花朵的否定,但不能说果实才是植物的真理,而花朵是植物的虚假形态、错误形态。类似于此,哲学思维与自然思维并非截然对立;而根据这一发展过程,虽然可以说自然科学是哲学的前提和基础,但这也不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采用的是共同的方法。

  黑格尔将“辩证发展”的过程演绎为严密的哲学体系,这是他独特的“论证”方式。而胡塞尔在开展自己的认识论思考时,彻底摈弃了论证、推理的哲学道路,认为对“本质”领域(绝对被给予性领域)进行“直观”,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胡塞尔说,对于事物的本质,同样只有具有“哲学感官”的人才能“直观”到,对于不具备这一特殊“感官”的人,无论怎样向他们解释、说明、描述,都不能使他们明晰地“看见”事物本质。这种方法上的直接性,与黑格尔的“真理即真理发展的过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对我们而言,两种哲学相互参照来看,对于认识可能性问题能够有更深的理解。

  (作者为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道德与幸福的同一性

  任春强

  从广义上讲,将“精神”作为最高概念或第一元素而生成的哲学系统即是精神哲学体系。当道德和幸福进入精神哲学的视野,它们将在全体层面重新被界定或者获得最普遍的规定,前者上升为“全体之善”,后者拓展成“全体之好”,由此二者的同一性本性为“善与好通过精神在全体中获得普遍必然的一致性”。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德福实况和历史上的经典德福理论,精神哲学给出的方案为:在经验共同体中寻求现实且有限的同一;凭借绝对信仰在彼岸世界里获得终极的同一;对形上本原进行价值性反思,形成最高的价值理念或善恶因果法则,以道德活动和行动为根本,不断地实现真实且无限的同一。当此“三大同一性”融合成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整体时,德福同一性的“精神哲学形态”就生成了。

  随着个人精神的不断成长,经验世界不断地展开,道德概念和幸福概念在不同阶段形成不同的内涵,它们在个人精神与各种“经验性全体”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具体的规定性;经验性的“全体”即经验性的“一”,“同一性”即同于经验的“一”,个人精神在与此“全体”的联系中建构个人之德福的经验同一性。通过个人精神,经验性的全体显现为伦理共同体(家庭)、规则共同体(组织和国家)、生命共同体和生态共同体。在家庭环节,家庭成员的德福统一于家庭伦理之中;在组织里,组织成员之德福通过规范获得同一性;在国家中,公民根据法律实现自身的德福一致;在生命共同体环节,通过敬畏生命和善待生命,使生物的福祉得以实现,使人的道德性拓展到人之外;在生态共同体环节,即在整个经验世界中,包含了上述四个环节的德福同一性,同时从最宏观的视野出发,理解和保护生态系统,遵循自然规律和文化规律,尊重生物和其他存在物,使生态系统处于最佳的平衡状态,既保障生物的福祉,又为人的德福同一性提供最完备的经验条件。

  (作者为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观点1对1

  “这款教辅APP是老师推荐的,但我们还是不太放心让10岁的孩子天天抱着手机看。”福州的刘女士说,刚过去的暑假里,孩子除了上培训班还要在线学习。不少学校为了推动信息化教学,在推广使用教辅类APP。

  甲方:教学的好帮手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是趋势。教辅APP进校园实际上是学校对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探索,有着积极意义。

  教辅APP为学校、学生、家长提供了一个新的沟通平台,具有一定实用性。对于老师来说,教辅APP是个好帮手。比如,扫描改卷功能能实现一键批改。根据学生成绩、进退步情况,老师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对于学生来说,教辅APP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些APP提供丢分题、知识点掌握分析等,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改善学习行为。对于家长来说,可及时查阅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督促学生学习。例如,北京市的“免费在线辅导”,由政府买单,组织骨干教师开发,发挥了学校教学的辅助功效。

  然而,教辅APP进校园也存在争议,分析原因主要为:一是内容设计上存在缺陷,涉及学生隐私保护问题;二是收费缺乏规制;三是有家长担心其成为网络版课外培训载体,增加孩子负担。

  有些问题客观存在,家长的担忧也在情理之中。但对于教辅APP,不能因噎废食,要趋利避害,对其进行规范管理。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好“事前关”,建立教辅APP统一内容标准和备案制度,以规范教辅APP的行为。教辅APP上线前须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把关,内容设置科学健康,注意保护学生个人信息,收费规范等。同时,主管部门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对存在问题的教辅APP及时清理和下架,并进行相应处罚。其次,规范学校引入和使用教辅APP的行为。学校选择优质的教辅APP帮助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和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教辅APP,同时进行持续的质量评估。再次,家长协助孩子用好教辅APP。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开发者、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帮助监管,促进更新。

  总之,通过规范和管理,各方协力给教辅APP装上“安全锁”,让其真正发挥教学有益补充的作用。杨 丽

  乙方:提防逐利之“虫”

  教辅APP在方便家长和学生掌握学习动态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程序的问题俗称“虫”,有的“虫”错在编程,更多“虫”则是设计者的思路和目标定位出现了偏差。

  “虫”之一,背离教育初衷。有些教辅APP,明明是因材施教的工具,为何要设置“小学自拍交友”“暗恋心事房”等板块?明明是督促学习的手段,为何要内置小游戏,让学生乐此不疲?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转移。教辅APP一旦引入“互联网思维”,在泛娱乐化的背景下难免变了味儿,失去应有价值。

  “虫”之二,乱收费。正常收费无可厚非,但在一些学校和运营商眼中,教辅APP成为谋取不当利益的“金矿”。有的学校借推广为名,强制要求家长购买价格不菲的电子设备;有的APP部分免费、全功能解锁收费,但老师布置的课业恰好在收费内容中,家长不敢不交;更有甚者,有的教辅APP含有花钱买游戏币装扮角色等游戏内容,吸引学生付费。当教辅类APP成为“吸金利器”,不仅加重了家长负担,且易产生权力寻租的空间。

  “虫”之三,加重学生负担。教育部门规范中小学课外补课,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减负之举,而教辅APP的横空出世,则可能规避相关政策。有的老师在教辅APP上布置额外作业,变相补课,学生们“躲得过课外班却躲不过教辅APP”。被加重的负担不只是课业,还有眼睛,超时使用电子产品,会进一步造成视力损害。

  教辅APP的“虫”,反映出逐利的资本与教育理念之间的冲突。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学能力水平,需要依靠社会资本和外部力量,但主管部门也应早介入、勤“捉虫”,从联合开发、统一采购、内容审批、价格备案等方面着手,清除含“虫”APP的生存土壤,让教辅APP发挥真正的教育功能。袁 媛

  评论园 刘根生

  前几天华为总裁任正非谈人才战略时说:“我们要拥抱失败人才,不仅仅是拥抱成功人才。”理由是:“失败人才”大多受困于理想大而平台小,有足够大平台就可能成功。显而易见,这个语境下的“失败人才”并非败事者,而是怀揣抱负和才华的尚未成功者。

  “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陈景润窘迫时曾在路边摆小书摊维持生计,因厦门大学王亚南校长推荐进了厦大数学系资料室,又因华罗庚力荐进了中科院数学所,最终因歌德巴赫猜想闻名世界。古往今来类似事无不昭示我们:人才是“用”出来的,小池也养不出大鱼,足够大平台才能养成足够大人才。善待,意味着多在人才成名成功前为其“雪中送炭”,助其“化茧为蝶”,而不仅仅是为成名成功人才“锦上添花”。

  长效注射抗艾滋病病毒创新药艾可宁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首席专家谢东感慨:“我们最困难时,南京江宁区以股权投资方式,注入临床试验支持资金,并提供厂房等生产设施支持。16年磨一剑,历经150多项研究攻关,才有今日重大突破。”这又启示我们,“拥抱失败人才,不仅是成功人才”,还意味着以耐心抓创新。越是重大创新越具有不确定性,失败也越多。所有探索性失败不过是告诉你“此路不通”,当另觅新途。在科技创新之路上,不向前走根本不能轻易定义失败成功。把“十年不鸣也没关系”落实在行动上,让科研人员能够无忧无虑地潜心研究,才有可能收获更多“一鸣惊人”式成果。

  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姚期智院士说,现在地方人才政策已“相当不错”,但现有条款还受制于“帽子”,比如要看是不是“优青”等。他希望最好能有些量身定制类条款,便于“马上就可吸引人”。这实际上反映出,在人才引进中往往还偏重于“拥抱成功人才”。如今,人才“帽子”越来越多了,仅国字号青年人才就有“青千”“青拔”“青长”“优青”。“帽子”与水平和成就直接相关,重“帽子”也是为了有效破解有高原无高峰现象。但“帽子”数量终究有限,戴上“帽子”要耗时间,“唯帽子”误事误人。重“帽子”不“唯帽子”,善于拥抱未成名成功人才,需要放出眼光,多些差别化制度创新。

  创新可分为两类:一是“从0到1”,一是“从1到1个亿”。前者是原发性创新,属于垂直进步;后者是推陈出新式创新,属于水平进步。实现科技领跑,需要更多“从0到1”。原创突破式创新总是与更多失败相伴而生,走出高成功率误区,以耐心抓创新,以宽容和激励待人才,应成为科研生态。一个怀才必遇之地,一个“十年磨一剑”习以为常之地,“高质量发展”必定能因创新爆发力最大释放而成现实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