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著名诗人沙白|花飘落,墨飘香;诗人已去,诗歌长吟
2025-11-21 21:28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2025年11月18日,著名如皋诗人沙白先生逝世,享年100岁。以下是如皋作家苇航写下的缅怀文章。

文|苇航

“水乡的路,水云铺。进庄出庄,一把橹。”石太原微微闭目,轻轻念道,“这是沙白《水乡行》中的名句,在彼时的文学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石老师是作家浩然的高足,早年任职于江苏省作协。约在二十年前,我聆听石老诵读诗句,初闻沙白的大名。

沙白是白蒲人。白蒲隶属如皋,石老师和我都有幸成为沙白的同乡。故而友人诵读名句,我的眼前不禁浮漾出白蒲的水网画面:水去水来,船进船出。那是我从小熟稔的景象。我的另一位友人——“钢铁诗人”刘希涛也爱那句诗。他向我出示《水清沙白故人在》的手稿,不惜笔墨,揄扬沙白那四节小诗秀丽淡雅,写尽水乡美图。从此,我愈加铭记沙白的诗名。

我爱诗,也爱故乡。因此,我忙于搜罗乡邦文献,尤喜古人今人的诗文集、签名本。2017年,施燕平先生的旧藏,散落书市。沪上书商,传来书影,不乏巴金、唐弢诸名家签赠本。我倒是一眼相中百花文艺出版的《杏花·春雨·江南》。诗一样的书名,画一样的封面,酒一样的醉人,我仿佛痴情于春雨中的酡颜酒客。这本小书,正是我心心念念的诗集。扉页还有诗人的签赠手泽:“施燕平同志指正 沙白 一九七九.七月”。

时年五十余岁的沙老,所书钢笔字,轻盈飘然。施燕平为南通启东人,先后于《萌芽》《上海文学》《人民文学》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诸职。沙老任过《萌芽》的诗歌编辑。施先生是他的老乡与老领导。签赠用语,颇为用心。“同志”一词,不亢不卑;“指正”二字,谦虚谦逊:诗人底色如“沙白”。尤为我珍惜的是,一本小诗册,两位老文人,手泽飘香,情谊长存。

书缘过后结墨缘。我醉心家乡新文学史。20世纪40年代,如皋走出了三位志同道合的诗友——耿林莽、沙白、丁图。耿林莽旧时发表诗作的报刊,丁图的首部诗集《消息》(1948年出版),我都不惜高价,存入书箧。唯有沙老早年诗作,我久觅未果。我向耿老请益,他也不知,建议我问问沙老本人。我早有此意。经友人告知,沙老有恙,卧床不起,行动不便,我不忍叨扰他。机缘巧合,我结识了沙老哲嗣李晓白。这才去鸿讨教,并述及入存《杏花·春雨·江南》的书缘。李晓白回电为我解惑,沙老的早年诗作大多刊于《诗歌线》。

另有不虞之喜,沙老知我素爱新诗,赐我一纸条幅,写的竟是一句古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落花”“微雨”正与“杏花”“春雨”相应,字体飘然,不失端庄,想必是他强撑着病体挥毫的。令我羞赧的还有上款:苇航先生正之。沙老赠书施先生那年那月,我正巧出生。我比他年少50余岁,又不通书法,充其量只是他的小友,岂敢“正之”。

两日前,沙老好友葛继延老师倏忽传来百岁沙老离世的噩耗,又发来一张旧影。那是多年前沙老夫妇与她在水绘园中的合照。沙老穿着米色毛背心,黑色长裤,一头白发,双目深邃,眺望远方。望着老诗人的旧影,我又翻出那幅书作,见字如晤,于悲伤中,不禁喟叹:花飘落,墨飘香,诗人已去,诗歌长吟。

标签:
责编:冯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