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今年5月至10月,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2025年江苏省文化艺术政府奖在全省范围内火热开展。奖项评选不仅成为艺术创作的风向标,更搭建起全民共享的文化桥梁。7月,江苏省文华奖评选暨惠民活动启动以来,省、市、县三级创演单位参与的43场演出,在南京、南通、连云港、淮安、扬州、镇江、泰州7市14个县(市、区)上演,吸引了超3万名观众现场观看,所到之处,反响热烈,掌声如潮。
舞台之上,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实践,也有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夺目光彩的实力佳作,更有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的现实题材作品。扬剧《郑板桥》、越剧《织造府》、淮剧《范公堤》既坚守传统艺术的精髓,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锡剧《英雄儿女》、淮剧《潜行者》、淮海戏《烽火中的板三弦》等主旋律题材以撼人心魄的磅礴气象和深沉的情感张力,激荡出深沉而绵长的情感共鸣;舞剧《10909》借技术创新丰富舞台,营造出震撼的视听体验;淮剧《村里有个管得宽》、泗州戏《春满上塘》、黄梅戏《郎对花姐对花》、淮海戏《荡湖船》则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以轻快活泼的戏曲形式生动呈现了当代农村生活图景。
为了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拥抱艺术之美,2025省文华奖评选期间通过惠民票价等形式,大幅降低了艺术欣赏的门槛。“能以这么亲民的价格欣赏到如此高水准的演出,实在太值了!”“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好的戏,真切感受到了文化惠民。”这些发自内心的赞叹,成为金秋江苏剧场里最动人的声音。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文华奖首次纳入小戏小品等艺术形式纳入评选。小戏小品专场中,淮剧、锡剧、昆剧、扬剧、淮海戏、小品6大剧种14部作品好戏连台。它们从市县基层土壤中生长出来,带着天然的泥土气息与生活温度。社交平台上,网友纷纷评论增设奖项让小作品有了大舞台。来自南通的观众朱烩动情地评价:“小戏小品专场没有宏大的叙事,却处处是生活的纹理;没有炫目的特效,却饱含着直抵人心的力量。这方舞台,将平凡人生的悲欢、坚守与温情,浓缩在方寸之间,演绎得淋漓尽致。六部扎根生活沃土的作品共同绘就了一幅真实而深邃的‘人间世’图景。”
从剧场里的掌声雷动,到社交平台上的真诚留言,无不印证着百姓对精品艺术的炽热渴求,对高质量文化生活的真切向往。而本届文华奖涌现的这批佳作,正是对这份期待最温暖、最有力的回应。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