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傍晚太阳西下,南京市高淳区丰瑞路路边便热闹起来,大丰河夜市里120多个摊位招牌次第亮起,各色小吃、文创,还有驻唱的年轻歌手。亲子家庭、学生党、上班族……顾客们循着烟火气聚拢而来。整洁的环境、规范的秩序、活色生香的生活场景,这里成为城市夜晚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一年前这一带还不是这般光景。无数流动摊点在人行道上占道经营,不仅堵了路,还产生大量垃圾,附近居民投诉不断。如今,这些“野摊”成了有“编制”有组织的“正规军”,固定摊位让摊主们安心经营,宽敞的空间让顾客们更愿意驻足。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11月19日晚上,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来到高淳区实地探访。
“来,现捞现捆现蒸的新鲜螃蟹,现在捆扎完毕,给您上锅蒸熟”,一个身穿毛茸茸可爱服装的女孩,熟练地把一个螃蟹玩偶放在蒸笼上,嘴里念念有词还挥手扇风,片刻后拿起来将其打包,“您的螃蟹蒸好了,祝您前程似锦!”这是一个专卖高淳大闸蟹毛绒玩具的文创小摊儿,年轻摊主将售卖的过程精心编排,让顾客“沉浸式体验”。新奇的创意吸引了不少顾客,纷纷下单。
摊主三月本是上班族,但最近爱上了“练摊儿”,每天下班后便前来摆摊。她的摊位是高淳团区委与区城管局联合打造的夜市“青年练手区”,不仅可获得固定摊位,摊位推车还可在营业结束后享受免费仓库存放。“以前想练摊儿也没处可去,热闹的区位被老摊主占满了,抢不到地方。”如今,这个面向院校学生提供免费摊位及配套创业服务,让怀揣梦想的青年人在此探索、实践、圆梦。
对于老摊主们来说,大丰河夜市更是让他们“腰杆挺起来”,不用再“打游击”“躲城管”,而是“一摊一码”正式登记,加入摊主自治联盟,签了《大丰河夜市摊主自治公约》,自主自治,互相监督。经营手作汉堡的王师傅正熟练地翻转肉饼,他说现在做生意格外安心:“以前天天‘打游击’,现在在这里经营不收摊位费,还帮我们划好了摊位。”王师傅的汉堡摊曾因占道经营被劝离过3次。如今,大丰河夜市成为他创业创收的安心港湾——不仅有了稳定的经营位置,还能方便地使用统一配备的垃圾收集桶。
大丰河夜市原本是闲置空间,如今华丽转身为热闹的夜市,得益于高淳区城管部门整治夜市“弹性包容,多元共治”的创新思路。高淳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市政管理科科长万代盛告诉记者,大丰河夜市所在的丰瑞路地处商业中心区域,周边有大型商业体宝龙广场及多个住宅小区,人流量较大。此前周边道路边聚集了大量流动摊点成为城市治理难题。
“破解难题的关键,给流动摊贩找个‘安稳家’”。高淳区城管部门联合淳溪街道,深入摸排城区闲置空间,最终选定毗邻宝龙商圈、靠近S9地铁高淳站的大丰河绿道非核心区域,打造规范化夜市疏导点。“这里有商圈人流和交通优势,可以兼顾摊主收益与居民生活”,万代盛说。夜市设置120多个摊位,优先吸纳原先占道经营的摊贩入驻,每日吸引客流量达数千人。
数据显示,宝龙广场周边占道经营投诉量较2023年下降 62%。“以前出门散步‘堵得慌’,现在夜市整洁有序,晚上带孩子来逛也放心。”家住附近小区的居民刘女士说。
据介绍,2025年高淳区城管部门以“弹性包容,多元共治”为核心,将城市闲置空间转化为规范化夜市疏导点,同时在全市率先出台《推动外摆与夜市健康有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及实施细则》,全方位为夜市发展保驾护航。通过“摊主自治+多部门共管”机制,高淳区成功打造了大丰河夜市等一批疏导点。曾经的城市治理难点,正蜕变为点亮民生与消费的“夜经济名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