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时评|谨防被“热植”的狂热“烫伤”
2025-11-19 19:39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孟亚生  
1

最近,以龟背竹、蔓绿绒、海芋等为代表的热带观赏植物,在社交平台迅速走红。其中,在昆明的一场“热植”展会上,一株披着白色绒毛的“锦化”鹿角蕨,标价高达100万元,一片叶子就能卖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令人咋舌。

“热植”叶片硕大、形态独特,兼具观赏价值与净化空气的功能,契合了年轻人“悦己消费”的需求。同时,社交平台上的流量加持,博主们的精心拍摄、“稀有品种”的标签营销,让“热植”从小众爱好演变为大众追捧的消费热潮。加之部分商家通过饥饿营销、概念炒作,将普通品种包装成“限量款”,使“热植”价格水涨船高,甚至出现普通龟背竹品种溢价10倍、稀有蔓绿绒单株售价动辄上万元的现象。

狂热消费之下,“热植”诸多乱象也应引起警惕。主要是价格虚高与品种造假。部分商家将普通品种伪装成稀有变种,通过染色、修改叶片形态,编造品种名称误导消费者;二手平台上,“组培苗冒充实生苗”“幼苗冒充成株”等欺诈行为屡见不鲜,致使不少消费者花高价买到的却是普通品种。“热植”养护门槛也被严重低估。“热植”原生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对温度、湿度有着天然的高要求,北方干燥环境或新手养护不当,极易出现叶片发黄、枯萎等问题,所谓“好养活”不过是商家的营销话术。尤其需要警惕的是,部分“热植”属于外来物种,未经检疫的野生品种流入市场,可能携带病虫害,对本土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而过度采集野生“热植”,还会破坏原产地的生态平衡。

仔细观察,“热植”与曾经的“球鞋炒卖”如出一辙,本质上都是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收割流量红利。广大消费者应摒弃盲目跟风的消费心态,理性看待“热植”的观赏价值,切勿被“稀有”“限量”等营销概念绑架。购买前,需主动了解植物品种、生长习性,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轻信直播间的夸大宣传,并做到根据自身养护条件选择合适品种,不盲目追求高价稀有款。商家也应坚守诚信经营底线,规范品种命名与宣传,明确告知消费者养护注意事项,杜绝造假与溢价炒作行为。

追捧“热植”并无过错,其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当一株植物被赋予过多的社交属性与炒作价值,便会偏离其本质。在网红经济迭代加速的当下,无论是“热植”、潮玩还是其他网红单品,消费者都应保持理性与冷静,不被流量裹挟,不被欲望支配。监管部门需加强对线上线下“热植”交易的监管,严厉打击品种造假、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保障市场秩序与消费者权益。当消费回归理性、市场回归良性,被“热植”这类网红狂热热潮烫伤的概率自然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孟亚生)

标签:
责编: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