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纳400万人!江苏这个“金名片”藏着就业新答案
2025-11-19 15:07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黄红芳  
1

从连云港的东海穿戴甲到盐城的东台鱼汤面,从镇江的航空制造到苏州的数智零工巧匠,这些带着地方特色和技能含量的劳务品牌,不仅成为就业的金名片,更让老百姓端稳了致富的金饭碗

1118日至19日,第三届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在南宁举行,江苏多个劳务品牌集中亮相,展现了一条通过品牌化、专业化促进高质量就业的新路径。

小甲片闯出大市场

在劳务品牌成果展区,连云港东海县的穿戴甲展位前围满了观众。东海穿戴甲工匠劳务品牌代言人范凯琪现场演示着手工穿戴甲的制作过程,细腻的笔触在指甲盖上勾勒出精美图案。

我们全县有200多个穿戴甲团队,年产能超过1.5亿副,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东海县人社局局长刘志勇介绍,五年前才起步的穿戴甲产业,如今销售额已突破80亿元,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个产业精准解决了最需要灵活就业人群的生计问题。全县5万多名从业者中,80%以上是农村留守妇女和“宝妈”。她们经过培训后,可以在家接单制作,实现看娃挣钱两不误。

以前在家带孩子,全靠丈夫一个人打工。现在学会了穿戴甲,一个月能赚三四千元,还不耽误照顾家庭。”东海县一位从业者道出了许多留守“宝妈”的心声。

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当地对穿戴甲劳务品牌的精准扶持。当地出台了促进穿戴甲产业发展十余条措施,如“美甲贷”专项贷款,今年已发放5000多万元;建立技能认证体系,搭建跨境电商平台;打出人才引育组合拳,组织企业赴高校招聘设计人才,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开发高端产品。图婳美甲公司与高校合作开发《西游记》《清明上河图》主题穿戴甲,单价最高达2.8万元。

老技艺焕发新生机

与新兴的穿戴甲产业不同,有着200多年历史的东台鱼汤面,则靠着劳务品牌建设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大会美食街区,东台鱼汤面制作师现场展示技艺,热气腾腾的鱼汤面香气四溢,吸引众多参观者排队品尝。

东台鱼汤面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不仅在本土发展,还在上海、无锡、北京等地开设了旗舰店。东台鱼汤面制作师徐用军说,目前品牌从业人员已超过3200人,带动就业5万人以上。

为提升技艺传承,当地开发了东台鱼汤面制作专项职业能力,将培训纳入补贴范围,并支持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建设。

受益劳务品牌的老技艺远不止东台鱼汤面。江苏自2022年起开始启动实施劳务品牌建设工程,推动劳务品牌建设向组织化、精细化、多元化转变,打造江苏特色就业名片。无锡惠山泥人、扬州“三把刀”、徐州马庄香包、泰州黄桥烧饼、苏州镇湖刺绣等一大批江苏传统技艺成为受益对象。

截至目前,全省共培育各级各类劳务品牌312个,其中省级劳务品牌177个,吸纳就业近400万人,创造年产值超5000亿元等。

 人工智能打造劳务品牌新生态

在大会直播带品牌活动中,苏州的数智零工巧匠平台展示了劳务品牌的未来形态。这个通过AI智能匹配技能人才的平台,已沉淀8000多名特色工匠资源。

我们不只有‘简历’,更有‘技能身份证’。”数智零工巧匠平台负责人孔金金介绍,平台建立了严格的工匠技能认证体系,对工匠的技能等级、项目经验、用户评价进行多维度核实与标签化。上个月,平台为一家德资企业匹配了一位“既懂PLC编程又精通德语”的技术人才,这种精准度在传统招聘中难以实现。平台上的工匠收入比传统零工模式提升约30%,实现了技能的价值最大化。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千百行业,塑造着全新的产业体系,涌现出大量的新职业新机遇,也让劳务品牌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

在南京,“雨花码农”劳务品牌服务企业超3400家;“顶山轨道交通焊工”以大国工匠孙景南为标杆,构建“企业+培训机构+产业园”培育体系,年培训焊工超500人。

在镇江,“航空应用服务师”劳务品牌为国产大飞机C919提供约10%的零部件、50%的复合材料结构件和90%的客货舱内饰件,带动近万人就业。

在常州,“轨道交通技术员”劳务品牌打造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园,建成12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1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从业人员月均收入达7000元以上,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20%左右……

 劳务协作拓展就业新空间

劳务品牌的发展还促进了跨区域劳务协作。南京市与陕西商洛、青海西宁等地区的劳务协作中,将南京的培育标准“移植”过去,共同打造了“丹凤厨工”“商南技工”等一批跨省协作劳务品牌。

“这个姑娘叫卓玛,当劳务品牌培训课堂开到西宁时,我们遇到了她。”在此次劳务品牌工作展示交流上,南京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的张笑展示了一张青海女孩的照片。她说,卓玛第一次在课堂上练习标准化服务流程时,还带着高原特有的腼腆。现在,卓玛已经凭借培训证书顺利找到了工作。

本次大会上,江苏各地积极拓展劳务协作新空间。昆山市人社局与河南信阳市人社局现场签订劳务协作协议;南通市人社局也与陕西省渭南市人社局达成合作,共建劳务基地,共同培养技能人才。

劳务协作不再是简单的人员输送,而是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昆山市人社局党组成员许继华表示,遴选对接省内外20个重点合作地区和20家重点合作院校结对服务企业,精准打通政校企一体人力资源服务链。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全国已重点培育近200个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平均每个品牌带动2.6万人就业。通过劳务品牌就业的脱贫劳动力工资水平普遍高于普通务工群众,有的技能岗位务工收入实现了翻倍。

劳务协作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有力抓手,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全国一盘棋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在此次大会上透露,“十五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推进劳务品牌发展壮大,让劳务品牌成为促就业、助发展、惠民生的金字招牌。江苏也将健全完善劳务品牌建设机制,讲好江苏劳务品牌故事,持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红芳 文/图

标签:
责编: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