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太湖,碧波浩渺,开放之风激荡创新潮声。
11月18日,无锡国际会议中心厅内灯光璀璨,中外嘉宾步履匆匆、交流甚欢,2025年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交流会暨企业家太湖论坛盛大启幕。本次论坛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并纳入商务部“投资中国”品牌系列活动,共吸引逾700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其中包括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高管及30多位跨国公司中国区主要负责人。
围绕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关键产业领域,中外嘉宾共商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之道,共绘开放合作共赢蓝图。现场签约21个高水平研发项目,同步启动“江苏省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联盟”以及“江苏省新能源产业链枢纽平台”两大产业平台,“迈出”以制度型开放链接全球资源、构筑产业新生态的坚定步伐。
坚守开放承诺,江苏筑牢合作高地
“中国始终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积极建设者和坚定维护者。”商务部部长助理袁晓明在致辞中开宗明义。面对全球跨国投资限制性政策增多、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趋势增强的复杂局面,他表示,中国正通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精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为各国企业提供广阔机遇铺就发展通途。
中国将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让切实保障外资企业“既准入又准营”,同时依托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坚实支撑。通用电气医疗无锡基地便是生动例证——这里不仅成长为通用电气医疗全球最大的超声设备中心和品类最全的临床诊断医疗产品生产基地,更带动460余家上下游供应商协同发展,展现出产业链集群的强劲动能。
江苏以丰硕的开放成果,赢得了与会嘉宾的广泛认同。数据显示,2021—2024年江苏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1037.4亿美元,2024年占全国比重16.4%,今年1—3季度,使用外资占比提升至18.1%,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全省拥有4.3万家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8家世界在江苏布局,外资企业以近1.0%的户数占比,贡献了全省46.6%的进出口额、19.2%的综合税收。
开放的成色,不仅见之于数字,更体现在制度创新与改革作为上。今年8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成功获得国务院批复,江苏成为全国首个获批生物医药领域试点的省份。“我们开展的这项改革,包括18项政策举措、77条具体任务,就是要为‘一粒药’的研发、制造、流通、使用打造一条‘高速公路’,从实验室到市场全程绿灯、畅行无阻。”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司勇在论坛上郑重推介,这条“高速公路”具备三大特征——
准入更宽,分段生产试点为企业节省约30%固定资产投入,允许使用本土人源性材料降低研发成本;通关更快,源自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扩围至全省主要城市,通关时长缩短近50%;保障更全,依托数据出境负面清单与“苏数通”平台将评估时间压缩30%—50%,设立产业基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台等构建全链条金融生态。
“江苏已通过清单化管理、常态化调度,推动该方案落地实施率达66.2%。”司勇表示,“我们不仅要让企业进得来,更要让创新跑得通、发展行得远。”
扎根江苏沃土,链动全球市场
从制造基地到创新枢纽,江苏已成为跨国企业深耕中国、链接全球的战略支点......论坛现场,跨国企业代表形成一股“投资中国”的强烈共鸣,他们以深耕江苏的实践,印证着这片沃土的开放活力与产业韧性。
“Apple核心供应商中超过80%在中国设厂,其中半数在江苏。”苹果公司全球副总裁崔玉善以立讯精密昆山声学工厂扩建、蓝思科技昆山创新研究院落地为例,点赞江苏产业链的成熟度。更令人振奋的是,江苏企业在智能制造与绿色转型上的突破——常州瑞声科技运用AI技术提升检测效率,实现模具循环使用和铜材回收;立讯精密为Apple生产采用100%清洁能源,关键部件实现再生稀土元素等材料全替代。
“江苏的区位优势、产业生态和政务效率,让这里成为美资企业‘首选地’。”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介绍,商会的很多会员企业已在江苏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及区域总部,共同参与并见证了江苏从“制造大省”迈向“创新强省”的转型。近期围绕跨境数据、知识产权等议题,商会举办多场圆桌会,“我们不仅协助企业投资发展,更推动杜克大学‘江苏行’等人文交流,让合作根基更牢。”
辉瑞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彭振科带着“三十载情缘”而来:辉瑞无锡工厂刚迎来三十周年庆典,他当场宣布启动“辉瑞—江苏全产业链创新赋能计划”,从研发、生产、金融支持三大环节深度参与江苏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江苏生物医药产业营收与利润均居全国首位,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方案更让我们充满期待。”彭振科表示,在过去十年间,中国研发管线中的药物数量增长677%,美国增长40%,欧洲12%,基于中国创新的迅猛崛起,辉瑞将加强与中国合作,并将投入资源助力江苏科研成果走向全球,同时扩大本地产能,以实际行动展现对中国市场的坚定承诺。
2003年落户南京的企业、累计投资近100亿美元......江苏已成为LG集团大中华区唯一的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LG新能源中国区总裁崔智雄将江苏视作“第二故乡”:“我们将新增投资引进方形电池新技术,构建‘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他还发出倡议,呼吁成立“新能源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协同升级。
印尼工商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林优娜也带来了合作邀约,提出在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九大领域与江苏深化合作,现场描绘了“跨海相望”的合作蓝图。
平台签约双丰收,开放合作再提速
论坛现场,一系列重磅合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与签约,分展现江苏以务实姿态汇聚全球创新资源的开放决心。
为合作深化提供坚实载体,两大产业平台同步启动。其中,“江苏省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联盟”汇聚全省142家龙头企业、医疗机构、高校与金融机构,致力构建协同创新、资源共享的产业新生态。与此同时,“江苏省新能源产业链枢纽平台”正式发布,聚焦动力电池、光伏、储能、风能及智能电网等重点领域,旨在提升全产业链协同效率与国际竞争力。
外资研发中心项目的批量落地,成为现场又一亮点。三批次共21个高水平研发合作项目依次签约,瑞勒科、西门子、瑞声科技等跨国企业,将与南京大学、江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携手,在前沿领域开展深度研发,充分彰显“研发在江苏”的品牌吸引力。
签约项目中,安姆科集团与江南大学共建的联合创新中心备受关注。该中心计划用五年时间建成中国首个“零碳包装”项目。“我们将聚焦可降解、可回收及功能性包装材料的研发,实现从包装废弃物到原材料的闭环循环。”安姆科研发总监赵飞介绍。作为在无锡深耕三十余年的跨国企业,安姆科已在此设立亚太研发总部,年研发投入超3000万元。
美国礼来公司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德赫兰同样分享了企业的“江苏情缘”:“明年我们将庆祝在苏三十周年。我们已深度融入本地生态。”去年,企业宣布投资15亿元人民币扩建苏州制药生产基地,过去三十年,礼来在江苏的累计投资达150亿元。德赫兰特别指出,江苏在临床试验、人才吸引等方面营造的创新环境对企业至关重要,“苏州优秀的人才队伍与日益完善的政策支持,为我们提供了绝佳发展机遇。”展望未来,礼来计划进一步利用江苏产业优势,深化在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的本土合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马薇 俞圣彤 王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