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1月18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5“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简称GRAS)。2025年排名新增人工智能、机器人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排名学科数达到57个,覆盖理学、工学、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科学五大领域。GRAS的排名对象包括全球3000多所大学,最终发布的榜单展示了9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所高校的近2万个学科点。
美国大学在今年的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仍然保持领先,在27个学科占据榜首,上榜总次数达到4281次,位列全球第一。中国内地高校持续进步,在21个学科拔得头筹,上榜总次数3747次,位列全球第二,上榜高校数量达到359所。中国内地高校在各学科排名中的上榜总次数和上榜高校数量近10年来稳步提升。
2025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中国内地高校在电力电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首度问鼎世界第一,使得中国内地高校的全球冠军学科增加到21个。分别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电力电子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东南大学(通信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河海大学(水资源工程)、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武汉大学(遥感技术)、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中国农业大学(农学)、扬州大学(兽医学)。其中,扬州大学首次拥有全球冠军学科。
从上榜学科数来看,浙江大学延续了去年的优势,以55个上榜学科数登顶中国内地第一,同时也成为全球上榜学科数量最多的学校。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的上榜学科数也都达到或超过40个。
在2025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江苏高校表现领跑全国,32所高校的443个学科榜上有名,上榜学科数荣登全国第一名。
从上榜学科总数来看,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两所“985工程”高校作为江苏高校的“领头羊”领跑全省,各有38个和33个学科上榜。江苏大学(27个)、南京理工大学(25个)、苏州大学(23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3个)、河海大学(22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2个)、江南大学(20个)和南京师范大学(20个)的上榜学科数在20个及以上。上榜学科数超10个的江苏高校还有扬州大学(18个)、南京林业大学(18个)、南京工业大学(17个)、中国矿业大学(17个)、南京农业大学(14个)、南京邮电大学(14个)、江苏科技大学(13个)、南京医科大学(13个)和西交利物浦大学(12个)。
从学科的具体排名来看,江苏高校揽获4个全球冠军学科,分别是东南大学的通信工程,河海大学的水资源工程,江南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扬州大学的兽医学。
本次排名中,江苏共有22个学科进入全球10强。除了4个冠军学科之外,多个学科跻身全球三甲:中国矿业大学的矿业工程、东南大学的土木工程位列全球第2名,江南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航天工程、南京大学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南京农业大学的兽医学、东南大学的仪器科学位列全球第3名。
其他上榜全球10强的学科还有:东南大学的交通运输工程(第4名)、控制科学与工程(第4名)、电力电子工程(第8名),南京农业大学的农学(第4名)、食品科学与工程(第10名),江南大学的生物工程(第6名),中国药科大学的药学(第7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气科学(第8名),苏州大学的纳米科学与技术(第8名),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第9名),江苏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第9名)。
近年来,江苏省的高等教育不断扩优提质,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2025年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江苏省被教育部列为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工作专项试点省份,目标到2030年,学科专业布局全面调整优化,江苏“1650”产业体系所需学科专业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