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风前行!“昆虫记”十岁啦!
2025-11-17 21:17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高利平  
1

11月17日,是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上线十周年的日子,也是昆虫记戏曲工作室成立十周年、昆虫记栏目与大家相遇、相知的第十年。作为国内主流媒体的初代IP,一路走来,“昆虫记”收获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我们一起看戏、聊戏、品戏、评戏,在戏曲传承推广的路上且行且珍惜,痛并快乐着。

十年间,“昆虫记”不断创新,努力探索传统文化传播新形态。

最全的演出资讯、最美的演出剧照、最近距离的剧组探班、最深度的主创面对面、最高端的名家专访……“昆虫记”提供了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内容。

创意无穷尽,斜杠跨界人。细数历年来的内容生产和特色活动,“昆虫记”原创出品,一定是高端而专业!

2016年1月18日,栏目上线两个月之际,就开创了国内首场众筹戏曲演出——“昆虫记”发起,300多名戏迷参与众筹的京剧演出“王珮瑜京剧清音会”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剧场精彩上演,演出剧目全部由戏迷“点单”。

众筹演出现场,京剧名家王珮瑜和全场观众合影留念。

2017年,“昆虫记”作为主流媒体融合样本,登上《中国记者》2017年1月刊封面;同年,获得江苏省媒体融合优秀作品栏目一等奖。这一年起,我们和江苏省昆剧院联合策划展览——“昆遇·兰苑艺事”,并将售卖展品所得款项用于举办昆曲公益演出,吸引更多人走进剧场。

《中国记者》2017年1月刊封面
“昆遇·兰苑艺事”活动现场(上图),下图为公益演出现场。

“昆虫记”制作了介绍江苏戏曲全貌的《汉风吴韵写新声》17分钟小电影,被选为外宣精品,赠送给海内外嘉宾。参与策划、出版、编著4部戏曲书籍《一桌二椅 夜奔》《一桌二椅 朱鹮记》《说戏》《好花枝》,先后获得2015、2017中国最美的书、2018中国好书等。

当昆曲遇见园林,“昆虫记”的奇思妙想又产生了一部融汇叠加了两大世界级遗产的现代影像作品——《惊·梦》昆曲创意摄影,不仅出版画册,还策划展览,开创了昆曲实景创意摄影的先河。

《惊·梦》昆曲创意摄影
《惊·梦》画册
《惊·梦》昆曲创意摄影展览现场

2020年疫情期间,昆虫记戏曲工作室克服各种困难,联合江苏省昆剧院三代艺术家云排练、云合成、云制作......创意摄制了当时唯一一部“抗疫”昆曲作品——昆曲MV《眷江城》。同时,在交汇点开设的网上“云聚场”堪称江苏省内媒体当中体量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品质最高的项目,涵盖经典回放、大师开讲、新剧导赏3个板块,推人、推戏、推文化,广受好评。

为让传统戏曲艺术深入人心,“昆虫记”创意策划的趣味视频短片系列《脸谱有意思》(10期),在交汇点、学习强国、B站、抖音等多个平台同时发布,让观众在轻松氛围中得到艺术普及;创意策划并拍摄了一组青年戏曲名家戏韵吟诵古诗词的精美视频,让古典诗词与传统戏曲完美碰撞,美美与共;沉浸式跟进昆曲大师蔡正仁的传承教学,《昆曲大师蔡正仁教唱“评雪辨踪”》《83岁蔡正仁示范穷生》《蹲到蔡正仁老师教“评雪辨踪”啦》等“蔡正仁教戏”系列视频收看率飙高……

青年戏曲名家戏韵吟诵古诗词

每一届的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和京昆群英会举办期间,“昆虫记”策划执行“我们在艺起”国潮TALK系列活动已成品牌,将省内外京昆名角请到现场,和观众面对面交流,主打网感年轻态,传统潮流范儿。

系列讲座“戏迷说戏”,让资深戏迷走上讲台,分享对名家的独特见解。由观众组成的“昆虫记观众剧评团”,每逢新剧上演、大戏巡演,就大胆评论、各抒己见,搭建“剧评大楼”。

媒体报道昆虫记“戏迷说戏”活动
“戏迷说戏”活动现场
“昆虫记观众剧评团”剧评合集

最近两年,“昆虫记”原创作品两度冲击新闻媒体界全国最高奖——中国新闻奖。

2023年9月中旬,疫情之后的江苏首场大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文明遇·鉴:中国昆曲江苏周”在法国巴黎举行。“昆虫记”原创报道频频刷屏,创意策划的H5产品“《牡丹亭》西游记”令人惊艳: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的白墙黛瓦洞门竹影作为封面,杜丽娘著名念白“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作为开场,点击“游园”按钮后,穿越至巴黎,手绘插画、视频、卡通音频、图片等互动交织,处处展现“文明遇鉴”。该作品荣获2023年度江苏省好新闻(媒体融合)二等奖,并成功挺进第34届中国新闻奖定评。

长按二维码可欣赏H5作品《牡丹亭》西游记。

那次虽与新闻国奖擦肩而过,但我们相信,只要努力就终有回报。近十年的厚积薄发终于给予“昆虫记”一份荣耀的大礼——

2024年,“昆虫记”花费大半年时间跟踪拍摄,积累了10个T的素材,制作出新闻专题片《600岁昆曲,00后接棒》,生动展现江苏省昆剧院第五代青年演员传承《南柯梦》集体出道的精彩一幕。该作品以鲜明的主题、精巧的立意、扎实深入采写跟拍和反响强烈的社会传播效果一举荣获第35届中国新闻奖新闻专题三等奖。这是新闻的荣光,更是热爱的延续,文化的传承!

未来的日子里,“昆虫记”将继续以青春视角创新叙事,搭建传统与当代的人文桥梁,讲好中国故事,记录时代脉动,让千年雅韵生生不息、声动四海。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高利平/文、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