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近正在围绕智能化和软件定义对工业实时操作系统产品进行升级迭代,并针对新的应用场景进行适配攻关。”11月13日上午,记者见到南京翼辉信息公司研发副总李孝成时,他兴奋地分享最近的研发动态。
翼辉信息的核心产品是大型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也叫工业实时操作系统。所谓嵌入式,就是将定制功能的软件嵌入到特定的设备上,因此嵌入式领域存在开发效率低,软硬分离难等问题。翼辉信息正在研发的工业智能操作系统,可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增加支持模块,以“基础系统+行业模块”的方式做到对卫星、机床等具体设备及场景的驱动,就像电动牙刷换不同功能的刷头一样。“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和行业某知名建筑企业合作开发‘好房子OS’,做到了对楼宇消防、安防、新风等设备的数字化基座重构,通过安装相关软件实现对楼宇智能化的重新定义,也就是‘软件定义’。”李孝成说。
技术攻关的最终目的在于产业化应用。工业操作系统市场一度被国外公司占据,国产产品初出茅庐,市场对性能有所疑虑,付费使用的意愿不高。当第一个敲门的人,意味着承担成本、先行试错,翼辉信息坚定地做了。2018年,公司与一家数控机床公司有了接触。2020年,双方正式开展合作。这是一个软硬件同步替换、相互补全的过程,中间有很多适配的问题需要攻克。
在一次小批量试用中,翼辉团队发现设备出现了偶发抖动。虽然偶发,但在工业应用中属于大问题。还是因为偶发,故障很难复现,团队光是查找原因就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解决问题后,项目又重新进行实验室验证、小批量试用等产业化流程。仅适配环节,前后就花费了一年时间。“其中的艰难只有做过才知道,这也是为什么工业操作系统被称为‘看不见的金子’。”李孝成说。当前,合作已进入量产阶段,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和稳定性都有提升,成本有所降低。
国家和省有关部门了解到企业的困难,也积极促进供需对接,帮助企业找到发力点。在科技领域开展下一代数控系统研究、在工信领域开展智能制造研发……企业还和南大开展感算控研究,和南师大推动软件定义增材制造研究,和南理工从事软件定义卫星研究。不只是前沿基础研究,过去五年,企业接到了越来越多的产业应用洽询和合作,逐渐能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开展业务。机器人、低空经济、轨道交通……现在,公司主动从产业中找应用,利用成熟经验开辟拓展场景。
谈到过去五年江苏创新生态的变化,李孝成拿一个正在推进的项目说明。“我们正推进南京水务系统的国产化替换和智能化升级。”李孝成说,他在“十四五”期间最大的感受是,政府的支持思路从过去的房租税收减免等直接支持,转变为开放场景等市场资源扶持,并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产业化关键在‘用’。南京水务场景完全开放给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让我们有了施展空间。”
“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叫‘替代不是落后’,如果仅为替代而替代,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产业也没有得到新的发展。”李孝成说,当前产业发展对工业系统提出很多的新的需求,企业是在国产替代和创新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进行技术攻关,“企业开发的工业操作系统内核自主化率100%,产品国内一流、国际顶尖。工业操作系统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底层基石,我们希望未来更多赋能传统行业、驱动新兴产业。”
“以科技铸魂、携生态共进、促产业升级、为国势争锋。”在企业展厅的最后,一行大字嵌挂在墙上。陈列奖杯奖匾的内容变化,指示着企业新的科技攻关前沿动态。“国产化是第一步,我们有原创的技术,有懂技术的团队,企业未来还要走出去,做国际标准的引领者。”李孝成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嘉豪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