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嵌着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创新的火花,从来不是在真空中迸发,而是在具体场景的碰撞与磨砺中绽放。历史上,许多重大创新并非源于技术的单点突破,而是源于新场景的开拓与需求的精准捕捉。当前,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交汇点,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方兴未艾,谁能更快、更好地创造出丰富而高质量的实践场景,谁就能在新赛道上抢占先机、掌握主动。
场景的真正价值,根植于培育,但更璀璨于开放。若只埋头培育而吝于开放,场景便易成园区里的“盆景”,精巧却难成气候。开放,意味着打破藩篱,让数据、资源、机会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奔涌交汇。政府部门要勇于率先“吃螃蟹”,主动开放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政府运行等公共场景,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试验田”和“磨刀石”。同时,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平台企业开放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生动局面。此外,还应建立公平、透明的规则体系,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获取场景资源、参与竞争,让“英雄不问出处”成为常态。
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各地在场景供给与开放上仍存在短板。一些地方对场景的理解还停留在“盆景”式的项目展示,缺乏“森林”式的生态培育;部分领域存在“数据孤岛”、“行业壁垒”,优质场景资源未能充分向社会开放;场景创新的激励机制和风险容错机制亦有待完善。此次《意见》的出台,正是要着力破解这些瓶颈,通过系统性的政策引导,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培育”,变“零星散落”为“体系布局”,变“内部循环”为“开放共享”,真正让场景的活水畅流起来。
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是一种发展理念与创新方法论的深刻变革,它要求我们从过去侧重于技术研发的“供给推动”,转向技术与市场需求协同演进的“双向奔赴”,让技术创新在真实生态的复杂考验中,完成从“样品”到“产品”再到“产业”的飞跃。这种以场景为牵引的创新,更能凝聚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形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强大合力,也更能让创新成果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场景培育和开放已不是一道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决定我们能否在新一轮全球创新竞争中占据主动的“必答题”。那看似具体而微的“场景”,恰如一方端砚,能研开驱动产业裂变、催生未来技术的浓墨重彩。让我们以坚定的决心引场景之活水,灌创新之良田,今日深耕的“场景”,必将化作明日引领发展的“科创胜景”。
(许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