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乒乓球比赛号称“地表最强乒乓球赛事”,竞争烈度堪称全球之最。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国际赛事的名额限制,所有国内顶尖选手同场竞技。就拿今年全运会来说,女单赛场集结了陈梦、孙颖莎、王曼昱、陈幸同等奥运冠军,男单则有王楚钦、樊振东、林诗栋等的“巅峰对话”。这种高密度的高手对决,让每场比赛都成为“生死战”。
国内选手长期共同训练,早就知根知底,省队研究国家队主力战术的深度甚至超越国家队自身。再加上全运会采用“单败淘汰+多线作战”模式,对选手心理承受力提出极致考验。奥运会七局四胜制相比,全运会五局三胜且每局11分的赛制,将容错率压缩至极限。王楚钦坦言“全运会八强战的手抖程度,比奥运决赛还厉害”,一个发球失误就可能断送四年努力。
赛事流程的严苛性同样体现规格高度。选手需依次通过央视、持权转播商、通讯社等媒体采访区,陈梦结束比赛后耗时半小时完成全部流程。朱雨玲感叹“好长的流程”,樊振东则直言“在全运会出场就是荣誉”。长达15天的赛程中,孙颖莎等顶尖选手首秀甚至无法安排在一号球台,每个球台都可能诞生新的传奇。
全运会乒乓球比赛不光“内卷”,还要承受人才外溢效应。本届粤港澳全运会混双项目成为技术试验田,直拍横打、砍式发球等“野路子”技术通过全运会舞台进入国家队视野。跨境协作产生显著成果:香港选手杜凯琹加盟山东队后世界排名上升27位,澳门青少年在珠海训练基地接受指导后反手技术提升显著。
全运会乒乓球赛事不愧是“地表最强”,才刚决出16强,就出现了不少冷门。世界排名第五的梁靖崑输给了省队小将,上届全运会冠军王曼昱涉险过关,连陈梦都自称“很紧张”……不过正是这种“神仙打架”的名场面才让全运会乒乓球赛场充满魅力,而这正是中国乒乓球长盛不衰的密码。(胡波)













